矮秆基因

作品数:269被引量:906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梁国华阮仁武顾铭洪李杏普胡银岗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被引量:25
《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第11期3774-3784,共11页唐娜 姜莹 何蓓如 胡银岗 
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2006AA100201;2006AA100223);科技部"973"计划前期项目(2006CB708208);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111-2-16);澳大利亚ACIAR项目(CIM/2005/111)
【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
关键词:普通小麦 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Rht8 胚芽鞘长度 株高 
利用STS标记检测CIMMYT小麦品种(系)中Lr34/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被引量:20
《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第1期17-27,共11页梁丹 杨芳萍 何中虎 姚大年 夏先春 
“948”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6-G2);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Z1A7及2006AA100102)
【目的】明确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在CIMMYT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帮助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方法】使用3个STS标记,检测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在263个CIMMYT小麦品种...
关键词:普通小麦 慢锈基因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被引量:7
《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第12期3959-3966,共8页王歆 于恒秀 唐丁 黄健 龚志云 程祝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30070,30671285,30770131)
【目的】分析该研究组已发现的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遗传组成及背景。【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产生T-DNA插入群体。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矮秆突变体。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
关键词: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T-DNA插入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被引量:31
《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第4期655-664,共10页傅大雄 阮仁武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75/C02020502);重庆市科委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弱致矮力显性矮源 近等基因系 矮化育种 
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被引量:57
《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第8期1680-1688,共9页杨松杰 张晓科 何中虎 夏先春 周阳 
国家"863"重大专项(2002AA207003);"948"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目的明确矮秆基因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小麦株高和提高产量潜力。方法选用中国主要麦区品种(系)239份,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的分布规律,验证其PC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可用性。结果(1)Rht-...
关键词:普通小麦 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分子标记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矮秆基因的鉴定及其染色体定位被引量:5
《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第12期1942-1945,共4页于东海 李静 王洪刚 李兴峰 陆文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826)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
关键词:矮秆基因 矮秆种质 小麦 染色体定位 赤霉酸 矮秆性状 F1杂种 鉴定 敏感 显性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被引量:5
《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第9期1251-1260,共10页傅大雄 阮仁武 殷家民 宗学凤 戴秀梅 张建奎 李可 曲结 
重庆市科委小麦遗传资源创新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875/C02020502)
世界小麦矮化育种主要使用隐性矮源.在普通小麦中发现的显性矮源均因导致植株极度矮化(20~55cm)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广泛应用.笔者发现,将显性矮源矮变1号(4DS携带Rht10,25~30 cm)及矮苏3(4BS携带Rht3,55 cm)的原种大群体种植或施以诱...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复等位基因 多态特性 
我国小麦品种的Rht1、Rht2矮秆基因鉴定及分布研究被引量:31
《中国农业科学》1997年第5期56-60,共5页郭保宏 宋春华 贾继增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资助
利用赤霉酸不敏感性作为矮秆基因的遗传标记,通过系谱分析和基因等位性测验,认定了我国76个优良矮秆小麦品种或材料的赤霉酸不敏感矮秆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在所认定的76个品种中,Rht1基因型的16个,占21%;Rh...
关键词:小麦 品种 矮秆基因 
小麦矮秆基因Rht_(10)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被引量:4
《中国农业科学》1994年第1期8-11,T001,共5页林志珊 辛志勇 
国家科委"七.五"攻关项目
利用赤霉酸(GA3)对矮变一号的幼苗及胚乳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矮变一号不仅植株的地上部分,而且其胚乳组织对赤霉酸都是不敏感的:从两份不同来源的矮变一号对赤霉酸反应的差异及2×中7902单体/矮变一号BC1的表现,推...
关键词:矮秆基因 赤霉酸 不敏感性 小麦 
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被引量:62
《中国农业科学》1992年第1期1-5,共5页贾继增 丁寿康 李月华 张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小麦的主要矮秆资源进行了赤霉酸(GA_3)反应鉴定,结果发现其中以不敏感型居多。通过系谱追踪、赤霉酸标记、测交与单体分析等综合技术,明确了我国小麦的矮源主要有4个:(1)Daruma,以水源86和农林10号为代表,具Rht_1和Rh...
关键词:小麦 赤霉酸反应 矮秆基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