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耶尔

作品数:58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宝斌李红辉冯平鲍宗豪李洪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史志》《学理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现代哲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世界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能有私人语言吗?”被引量:4
《世界哲学》1994年第5期51-57,共7页R.里斯 鲁旭东 
所谓私人语言问题,其实也就是语词怎样才具有意义的问题,它与语言的规则是什么这一问题大体相同.当我们谈论某事某物时,我们的语言既不是在意指它,也不是在反映它.不管怎么说,只有在某种约定中,只有存在某种理解意指的方式和理解反映的...
关键词:私人语言 能理解 词语 词义 意指 艾耶尔 毫无意义 学习才能 “红色” 用法 
艾耶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世界哲学》1994年第4期81-82,共2页A.昆顿 曲跃厚 赵建军 
其次,是对知识论中关于知觉、他人心理,历史、归纳等问题的一种有益的图式化表述,这些问题起源于那种由于各种信仰(关于物质事物、过去事件,他人心理、自然规律的)和用来证明它们的唯一证据(感觉材料,记忆及其痕迹、行为和观察到的规则...
关键词:艾耶尔 哲学史 波普尔 感觉材料 维也纳学派 怀疑主义 知识论 哲学家 还原主义 维特根斯坦 
艾耶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世界哲学》1994年第3期78-81,共4页A.昆顿 曲跃厚 赵建军 
一、思想背景 1929年秋A.J.艾耶尔来到牛津时,他并没有想到要成一名职业哲学家。他读过两本哲学著作,一本是罗素的《怀疑论文集》(1928),一本是摩尔的《伦理学原理》(1903)。这些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艾耶尔总是把自己看作罗素的继承人...
关键词:艾耶尔 哲学史 维也纳学派 维特根斯坦 罗素 感觉材料 形而上学 哲学家 逻辑哲学 普赖斯 
艾耶尔采访记
《世界哲学》1993年第1期44-52,共9页T.亨德里奇 鲁旭东 
T.亨德里奇:艾耶尔教授,1935年您年仅24岁时撰写了《语言、真理和逻辑》,并因此一举成名,请您谈谈您写此书的一些情况。 A.J.艾耶尔:我在牛津拿到了学位之后(我在那儿读学士学位)我的导师G.赖尔建议我离开两个学期出去走走。当时我已被...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艾耶尔 现象论 形而上学 哲学界 逻辑实证主义 奥斯丁 贝克莱 学士学位 真理 
次要性:当代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世界哲学》1992年第2期49-50,共2页G.赫特斯 王玉北 
语言膨胀在当代哲学中是一个熟知的事实。认为这个现象是与基于“事物自身”,基于(超出语言的)实在的大陆(欧洲)思想相反,只限于“语言哲学”盛行的英美世界,这是错误的。只须浏览一下大陆传统的近期(1950年以后的)著作就会清楚地认识到...
关键词:当代哲学 语言哲学 中心概念 哲学语言 多种形式 事物自身 解释学 知觉现象学 元语言 艾耶尔 
评介两本《维特根斯坦》的书
《世界哲学》1991年第3期79-79,共1页C.劳恩 玲玲 
在1976年《哲学家的争论》丛书上,首次发表了福格林(Fogelin)的《维特根斯坦》。第二版(1987年,共255页)很明显有两处较大的改动。福格林重新精工细作了有关维特根斯坦的一些关键性论证的形式和要义,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逻辑哲学论》中...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 格林 逻辑部分 专用语言 批评 逻辑学家 艾耶尔 论证 自维护 
经验主义之后
《世界哲学》1991年第1期27-32,共6页H.普特南 莫伟民 
如果说分析哲学在二十世纪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就是词如何“依附于”世界的问题。艾耶尔的困难在于没有承认该问题的难处,他在最近出版的书中试图总结二十世纪哲学。阅读艾耶尔的《二十世纪哲学》的前半部,令人愉快,颇受教益。人们碰到詹...
关键词:艾耶尔 后期维特根斯坦 经验主义者 二十世纪 分析哲学 逻辑哲学 哲学家 客体 因果关系 罗素 
英国著名哲学家艾耶尔逝世
《世界哲学》1990年第1期82-82,共1页青石 
英国哲学家 Sir Alfred J.艾耶尔(Ayer)生于1910年,于1989年6月27日逝世。艾耶尔曾在牛津大学从师于哲学家赖尔,以后在维也纳学习,1933年后到牛津教授哲学,他曾任精神哲学格罗提(Grote)讲座教授。1946年在伦敦大学教逻辑。1959年在牛津...
关键词:艾耶尔 哲学家 精神哲学 经验主义 英国哲学 牛津大学 伦敦大学 逻辑实证主义 讲座 与逻辑 
战后的英国哲学
《世界哲学》1983年第6期77-82,共6页L.J.科恩 邱仁宗 
Ⅰ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英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分水岭。由于所有的人力和财力都用于战争,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哲学活动。结果,就把时间消磨在旧有的争论上。本世纪初,黑格尔主义的唯心论者,如F.H.布拉德雷和J.麦克塔格特与常识或...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逻辑实证主义 英国哲学 形而上学 道德哲学 哲学家 黑格尔主义 日常语言哲学 哲学活动 艾耶尔 
现象学和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世界哲学》1982年第5期42-46,共5页R.D.埃利斯 赵立航 
自从A.J.艾耶尔的《语言、真理和逻辑》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文章——特别是C.G.亨普尔的《经验主义意义标准的问题和变化》一文——它们向艾耶尔的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即可证实性标准的一致性提出了挑战。这个意义标准把所有...
关键词:现象学方法 经验主义 意义标准 艾耶尔 亨普尔 无意义 现象学还原 陈述 可证实性 先决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