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追求

作品数:116被引量:7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敏秀彭红平刘丽琼刘洁汪保忠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江西蓝天学院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谢景兰:一个透明女子的爱情追求
《现代阅读》2015年第5期67-69,共3页陈家萍 
谢景兰,1921年9月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一个书香门第。外祖父姓乐,是当地著名学者。舅舅们均考入北京大学就读,大舅更因成绩优异而远赴美国深造。谢景兰是长女,未满周岁就由父母抱着离开了贵阳,迁往湖北汉口,7岁时搬到上海。次年,...
关键词:爱情追求 女子 1921年 著名学者 北京大学 贵阳市 贵州省 外祖父 
《Kissing the Fire(吻火)》课例赏鉴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3年第7期29-32,共4页王蕊 赵福楼 
一、融情入理,温故导入师:“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徐志摩的浪漫主义情怀,无比卓越的诗歌才华,对爱与关及自由精神的一腔热情的追寻,至今让我...
关键词:课例 《再别康桥》 浪漫主义 徐志摩 自由精神 爱情追求 
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爱情追求类型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93-96,共4页王勤 刘芸希 
通过对某师范类高校女大学生爱情追求类型的调查和分析,探求不同的来源地,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对该类女大学生爱情追求类型之间的差异影响,寻求对在恋爱追求中的师范类女大学生教育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女大学生 爱情追求 类型 调查 
关于茶花女与杜十娘爱情追求的思考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08年第24期76-77,共2页苏顺强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出自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茶花女选择为她的爱人及其家庭牺牲自己,赢得了世人的崇敬,杜...
关键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茶花女》 爱情追求 《警世通言》 女性形象 世界文学 “爱情” 人文精神 
中西弃妇形象差异及文化成因被引量: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刘忠洋 文爱军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中西文学视域下的理性观念与抗争精神"(06C082)
中西文学中都存在弃妇形象,它们有着众多的共相,但更有众多的"异相"。这种异相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被弃后的反抗态度及对待命运的观念等方面。差异背后隐含的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学 弃妇形象 爱情追求 反抗方式 命运观念 
自由之光
《初中生学习(低)》2004年第Z1期90-91,共2页张丹 邹仁波 
诗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伟人说万类霜天竞自由。哲人说自由就是美。革命者说为了真理,我愿放弃自由。管理者说不能只有自由……请以“自由”为话题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思路点拨]这道话题作...
关键词:语言 话题作文 爱情追求 “自由” 自由作文 提示语 民族 梁祝 选材 普希金 
悲歌一曲 蕴味深长——读新编历史故事剧《夫人令》
《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第10期48-49,共2页张文刚 
湖南女剧作家刘京仪在出版戏剧专集《黄河与月神》之后,又推出了颇具份量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夫人令》,该剧取材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丹阳太守孙羽之妻徐夫人和青年督将妫瑢的爱情为核心。妫瑢对徐夫人如雷如电的爱情追求,实际...
关键词:悲歌 历史故事剧 爱情追求 历史小说 戏剧 《三国演义》 剧作家 出版 实际 取材 
新奇别致的“征婚启事”
《语文知识》1995年第11期2-4,共3页胡星林 
报刊上登载征婚启事,时有所见。其中有些征婚启事新奇别致,字字妙语,体现出求婚男女的爱情追求和华丽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试录几例,与诸位共赏。
关键词:征婚启事 王安石 爱情追求 报刊 桃花 知音 对联 员外 上联 享受 
韩维《展江亭海棠》诗的写作地点和主旨
《许昌学院学报》1992年第2X期54-56,共3页石云涛 
北宋诗人韩维有《展江亭海棠》一诗: 昔年曾到蜀江头,绝艳牵心几十秋。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过西州。这首诗被傅璇琮先生选入《宋人绝句选》(倪其心、许逸民注,齐鲁书社1987年3月版)。书中注释展江亭“当即许昌杜纮家厅后小亭”。这...
关键词:海棠花 叶梦得 诗话 石林 小亭 爱情诗 爱情追求 西州 西湖 自我约束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新论被引量: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77-83,共7页杨思聪 
托尔斯泰总是冷峻地审视着人生、人性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和冲突,他着力发掘左右人物行动的精神力量,在灵肉拼搏中去观照人心深层的千变万化,孜孜不倦地探寻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中的社会历史意蕴。托尔斯泰一生又在严酷地拷问和剖析自己的灵...
关键词: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悲剧 渥伦斯基 爱欲 上流社会 人生理想 爱情追求 追求爱情 卡列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