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分子

作品数:142被引量:9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秦家银冉勇赵飞梁帅张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融合结构、贯穿原理、引导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以“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为例
《化学教与学》2024年第17期67-71,34,共6页厉业余 钱华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研究”(B/2022/03/3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认知模型建构的实践研究”(D/2021/02/540);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研究”(2021JK14-ZB10);2023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单元设计的深度研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三复习时融合结构与原理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为例,在“素养为本”的教学背景下,开展融合结构、贯穿原理、引导建构的复习教学,旨在引领学生运用“宏微结合”视角探析物质的微观本质,在追寻证据和...
关键词:融合结构 贯穿原理 引导建构 “价-类-构-性”融合原理认知模型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24年第7期69-70,共2页
1.“多巴胺”的“胺”误读为ān。“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多巴胺”的“胺”经常被误读为ān,其实正确读音是àn。“胺”是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常容易读错的还有“...
关键词:氨分子 氢原子 多巴胺 有机化合物 三聚氰胺 语文差错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24年第7期68-69,共2页《咬文嚼字》编辑部 
1.“多巴胺”的“胺”误读为an“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多巴胺”的“胺”经常被误读为an,其实正确读音是an。“胺”是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容易读错的还有“三聚氰胺...
关键词:氨分子 氢原子 多巴胺 有机化合物 三聚氰胺 语文差错 神经传导物质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城市党报研究》2024年第2期45-45,共1页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以飨读者:“多巴胺”的“胺”误读为ān2023年,色彩鲜艳的“多巴胺穿搭”成了时尚潮流,“多巴胺”作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多巴胺”的“胺”经常被误读为ān...
关键词:《咬文嚼字》 氨分子 氢原子 时尚潮流 多巴胺 有机化合物 三聚氰胺 流行语 
无机氨分子在纳米孔中的逸出行为研究
《分子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牛延慧 于文彬 杨曙光 万泉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Doctoral Program Foundation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2022BS010);the Science Technology Department Found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QianKe-HePingTaiRenCai[2018]5778-10);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QianJiaoHe KY(2021)021).
利用长链烷基溴化季铵盐CnTAB(n=12,16)模板剂,水热法制备了高纯度纳米孔二氧化硅。采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及气体吸附仪对纳米孔二氧化硅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热红联用同步热分析技术(TG(STA)-FTIR)探讨了在2种不同孔尺寸(3.2和...
关键词:氨气 逸出行为 纳米孔 
氨分子运动实验微量化设计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刘信友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一般课题“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化学可视化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B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一般课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B058)阶段性研究成果;福泉市第三中学校本研究课题“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编号:FQSZ2022-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利用浓氨水、水晶珠(吸收酚酞溶液的海绵宝宝)和浓盐酸组合,对“分子运动”实验进行分层探究,解决实验教学中的质疑点。巧妙利用“魔力花园”和“双龙戏珠”动态实验现象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分子运动的轨迹,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移步换景...
关键词:实验改进 分子运动 自制教具 实验设计 
氨分子对加热引起的石墨层间分离的影响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成晓 余真珠 何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6103);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ts20190937);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项目(YDZX20203700003362).
将含氨分子的氨水(NH_(3)·H_(2)O)、碳酸铵((NH_(4))_(2)CO_(3))和碳酸氢铵(NH_(4)HCO_(3))作为插层工质,通过搅拌和超声分别使其插入石墨层间,施加外界热激励使插层工质发生分解,分解产生的气体压力克服石墨层间范德华力。此方法利用...
关键词:石墨 氨分子 楔形结构 物理插层 
TG-FTIR-MS联用分析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水和氨分子热失重脱除历程被引量:2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年第16期48-52,共5页齐继 杨又缘何 张春婷 
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项目(ZK20180074)。
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Cu(NH_(3))_(4)SO_(4)·H_(2)O)的制备及组成测定是一个重要的综合化学实验,但是对其水和氨分子热失重脱除历程的研究鲜见文献报道。由于NH3和H2O的摩尔质量接近,很难只凭借热重和差热曲线判断每个失重平台对应的...
关键词: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 热分析 热重-差热 热重-傅立叶红外光谱-质谱 
外电场下氨分子光谱与激发特性研究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23年第4期1-8,共8页杨涛 邓俊 王俊 闫蓓蕾 吉俊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6187);攀枝花市2020年度市级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20ZD-S-30);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CL20)。
利用筛选的B3PW91密度泛函方法在CC-PVQZ基组下优化出氨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并考察了不同外电场对NH_(3)分子的特性及红外光谱(IR)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TD-DFT考察了不同外电场对NH_(3)分子前9个激发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由0 a.u.增...
关键词:NH_(3) 外电场 光谱性质 激发特性 
胺、酰胺基础知识问答
《高中数理化》2022年第24期42-43,共2页王笃年 
胺(R—NH_(2))是烃的氨基(—NH_(2))衍生物:R-H+H-NH_(2)→RNH_(2)也可以看作是氨分子(NH_(3))中的氢被烃基(R—)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例如,R—NH_(2)(伯胺,一级胺)、R—NH—R′(仲胺,二级胺)、R_(3)N(叔胺、次胺,三级胺).
关键词:知识问答 氨分子 二级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