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业余

作品数:24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化学观念复习效率化学复习电极反应式实验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教学参考》《化学教与学(下半月)》《化学教学》《文理导航》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验探究含铜配合物之间的平衡移动
《化学教学》2025年第4期77-79,共3页厉业余 刘宁 经志俊 
以“强化实验探究,引导实验创新”为目标,基于“溶液色变的定性研究和氯离子浓度监测的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策略,聚焦“[Cu(H_(2)O)_(4)]^(2+)+4Cl^(-)■[CuCl_(4)]^(2-)+4H_(2)O”“[CuCl_(4)]^(2-)+4NH_(3)■[Cu(NH_(3))_(4)]^(2+)+4Cl...
关键词:实验探究 配位平衡移动 学科核心素养 
融合结构、贯穿原理、引导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复习教学--以“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为例
《化学教与学》2024年第17期67-71,34,共6页厉业余 钱华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研究”(B/2022/03/3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认知模型建构的实践研究”(D/2021/02/540);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研究”(2021JK14-ZB10);2023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单元设计的深度研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三复习时融合结构与原理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为例,在“素养为本”的教学背景下,开展融合结构、贯穿原理、引导建构的复习教学,旨在引领学生运用“宏微结合”视角探析物质的微观本质,在追寻证据和...
关键词:融合结构 贯穿原理 引导建构 “价-类-构-性”融合原理认知模型 
中学常见的化学反应机理的认知与表征
《化学教与学》2023年第8期85-89,共5页厉业余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自筹课题“基于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2019JK13-ZB0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B-b/2020/02/63);南京市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L/2020/383)的阶段性成果。
深化自由基、活化能等概念的理解,强化中学常见的化学反应机理的认知。用“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方式简明、准确地表征化学反应机理,通过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建构催化剂、自由基、电子转移等方面的“反应机理表征模型”,学会运用模型...
关键词:反应机理 认知与表征 模型 “宏-微-符”结合 
循着学生思维轨迹探寻实验教学模型——以“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为例
《化学教与学》2023年第3期89-93,共5页厉业余 曹坤 刘江田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自筹课题“基于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2019JK13-ZB0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B-b/2020/02/63)的阶段性成果。
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基础性内容,是实验思维、实验方法和操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教学中,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程序、方法以及思维盲点、障碍点,循着学生思维轨迹,引领学生共同探寻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
关键词:学生思维轨迹 化学实验 物质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教学模型 
应用分类与建模思想破解高考热点——燃料电池
《中学化学》2022年第2期50-52,共3页厉业余 
燃料电池是将H_(2)、CH_(4)、C_(2)H_(5)OH等燃料不经过燃烧,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电池,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电源"。常见的燃料电池有:H;等无机物燃料电池、烃或烃的含氧衍...
关键词:燃料电池 新型电池 含氧衍生物 电极反应式 氧化还原反应 应用分类 绿色电源 二十一世纪 
寻求推理之证据 建构方法之模型——以“溶度积常数K_(sp)的应用”为例
《中学化学》2021年第4期32-34,共3页厉业余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课题《基于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2019JK13-ZB04,主持人刘江田);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实践研究(L/2020/383),主持人厉业余》的阶段性成果。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溶度积常数(K_(sp))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解决难溶电解质溶解性大小的比较、分析等温...
关键词: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常数 移动方向 难溶电解质 平衡常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平衡状态 建构方法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视角探析“水的电离”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2020年第4期14-16,共3页厉业余 
江苏省重点教研课题《基于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主持人:刘江田)》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水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等数据证明水的电离很微弱,再通过温度和不同介质(酸、碱、能水解的盐类)等因素对水的电离程度影响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析和思考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规律、原因和微观本质...
关键词:定性和定量 水的电离 电离度 离子积 影响因素 
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被引量:1
《中学化学》2020年第2期54-57,共4页厉业余 
江苏省重点教研课题《基于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主持人:刘江田)的阶段性成果.
新课程标准对选修模块5《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部分的学业要求:能辨识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符合特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能举例说明立体异构现象。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一直是高考化学的热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教学的重点,对学...
关键词:同分异构体 结构简式 限定条件 有机物分子 
基于“建构模型” 突破高考难点——以“粒子浓度大小比较”为例被引量:1
《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8期60-62,47,共4页厉业余 
“认知模型、分析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是突破高考难点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高三复习效率。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追踪错误的原因,精准把握教学评的难点,再顺应学生的思维和学情,顺势建构概念...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突破难点 建构模型 粒子浓度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模型建构——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为例被引量: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5期67-69,共3页厉业余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一直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和高考难点、热点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情和认知难点,引领学生进行模型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模型意识,应用"明目标→析原理→选试剂→控条件→答规范"的基本模型解决...
关键词:实验方案设计 建构模型 突破难点 定量测定 核心素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