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

作品数:2876被引量:2891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春阳聂志平胡全章邓伟高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一点思考——序时世平新著《现代中国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革新》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2期362-368,共7页宋剑华 
对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意义,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梳理一下学界的主流观点,无非就是在强调白话文作为“西化”启蒙的工具作用。因为“西化”启蒙需要用现代汉语在知识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架起一座思想桥梁,所以“五四”白话...
关键词:启蒙主义 五四白话文运动 文体革新 “五四”白话文 语言选择 现代中国文学 知识精英 价值层面 
《新尔雅》:近代白话文“科学化”的起点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1期153-163,共11页王平 
在倡导白话文学革命的过程中,新文学的合法性问题一直困扰着胡适。为此,他在各种场合屡次声称:这场文学变革绝非《新青年》同人的发明,而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应然之举。他进而深入探究中国文学传统,试图从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寻觅“...
关键词:中国文学传统 文学变革 白话文学 历史发展趋势 《新青年》同人 “五四”白话文 新文学 合法性问题 
胡适的文学正宗说与白话文学史的重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1期263-271,共9页李巍 
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白话文学乃文学正宗之大纛,此观念很快便得到广泛认可并直接影响到当时白话文学的创作实践。文学正宗说有着强烈的西方色彩,很多论点都带着“强行”赋予的急切,以西方理论硬套中国文学之史实。
关键词:白话文学 文学正宗 西方色彩 胡适 新文化运动 五四 创作实践 史实 
地方学术:近代语言变革的突围路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4期3-17,共9页王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雅俗观的生成”(09CZW052)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20年代初期,"五四"文学革命初战告捷,开始进入理论建设阶段。新文学的倡导者们纷纷从各自的审美趣味、理论立场出发,梳理新式白话文学的前史,以期为今后的文学发展勾勒一条明晰的路线。今天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叙事,会发现...
关键词:语言变革 《小说月报》 突围路径 文学革命 周作人 文学史叙事 白话文学 文学语言 
论民国以降国语运动的语言改革——“活语言”的发现及研究范式的形成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1期48-63,共15页唐诗诗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6ZDA185)的阶段性成果
提及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学术界往往认为是文学革命把半死不活的国语运动救"活"了,却忽略了国语运动对白话文学的作用。 1916年,国语研究会发布了《征求会员书》,开始集中解决"国语统一"的问题。
关键词:国语运动 文学革命 活语言 白话文学 研究范式 民国以降 国语统一 
论《大众文艺丛刊》对方言文学的推进策略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2期275-287,共13页张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19ZDA274);重庆市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香港文化圈与19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CYB19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方言文学"的问题与中国晚清以来的语言文学和社会政治变革深刻交缠。不论是作为"五四白话文学"的补充资源,还是组成"国语文学"的重要材料,抑或是"文学大众化"的有力武器,"方言文学"的概念边界、思维机制、审美价值与时代内涵,既要在语...
关键词:文学大众化 方言文学 推进策略 国语文学 白话文学 理性层面 民族国家建构 文学语言 
“新”文学里的“旧”人物——废名与“五四”新文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年第4期160-169,共10页王晓冬 
西南大学2018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欧美英语学界中国小说文体研究的范式及其价值”(SWU18092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体‘互渗’与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形成研究”(15YJC751044)的阶段性成果.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第七章写到这样一件趣事,莫须有先生战时卜居黄梅,在金家寨小学做教师,小学校长以前听闻莫须有先生大名,因为"莫须有先生是一位新文学家";这次与莫须有先生共事感到愉快,佩服莫须有先生,因为"莫须有先生简直不...
关键词:种子说 废名小说 古典诗词 周作人 白话文学 旧文学 新文学家 文学里 
从白话文学的整体视角重审诗之防御战——以《诗之防御战》、《谭诗》、《再谭诗》为考察中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年第2期109-123,共15页徐文泰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纯诗和散文诗置于二元对立关系之下,强调它们的对立和界限。历史的后视效应又使得我们在价值排序上将纯诗置于散文诗之上。因此诗学发展的道路也就被概括成为由散文诗向纯诗演变,由社会现代性向审美现代性嬗变的...
关键词:白话文学 白话诗 诗歌创作 防御战 新文学 成仿吾 穆木天 新诗底我见 王独清 法国象征主义 整体视角 
民国游戏赋研究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年第1期85-97,共13页常威 
抉破樊笼的民国时刻发生着至深且广的创变。在新文化运动的浸染下,民国时人逐步跳脱传统思想的拘囿,又不失时机地汲取着西方新鲜的文化因子,从而使得民国文学、学术在各方面均显出欣欣向荣之迹象。当此之际,辞赋创作与辞赋研究可谓并行...
关键词:游戏文章 抒情化 小品化 白话文 周作人 赋体文学 辞赋创作 小说新报 
普通话写作与共和国文学的确立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1期116-126,共11页颜同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战火弥漫的中国正发生着急剧而猛烈的社会大变革。经过战火洗礼,从延安窑洞中一路走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前行,并最终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现代民族国家。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把最...
关键词:历史进程 战争创伤 五十年代 社会大变革 延安窑洞 现代民族国家 北京语音 汉语规范化 白话文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