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新诗

作品数:319被引量:31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怡方长安颜同林王建青王泽龙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自清旧体诗词创作中的拟古现象论析
《南方文坛》2025年第2期128-137,共10页李遇春 张馨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8ZDA263。
21世纪以来,朱自清的旧体诗词创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白话新诗的早期开拓者和现代白话散文“圣手”的身份之外,学界又发现了朱自清作为旧体诗词作手的另一面目。其实,五四新文学家创作旧体诗词的情形并不罕见,但在写作拟古诗词方面,朱自...
关键词:旧体诗词 朱自清 白话新诗 五四新文学 古诗词 白话散文 拟古 身份 
“五四”新诗中“工人”的发现
《学术研究》2025年第4期171-176,178,共7页李金花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问题研究(1899—1925)”(23CZW001)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起,就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一种介入现实的“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作家有了“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发现了“新”的现实世界,开始将“底层劳动者”中的“工人”作为诗歌的题材。作家借助诗歌这一生动的...
关键词:白话新诗 工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白话新诗对人称主语的历史抉择及其诗学意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王志成 郑伟斌 
白话新诗对人称主语“我”的选择及其他人称主语的抛弃深受时代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白之争的历史矛盾影响了胡适对“吾”字和“我”字的区分;欧化语法的引入与反封建的时代追求决定了新诗对以“妾”字为代表的非典型人称代词的排斥...
关键词:白话新诗 人称主语 诗学意义 
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
《中外诗歌研究》2023年第4期40-44,共5页胡晋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白话新诗,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诗学浪潮。20世纪30年代,以象征派和现代派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引领了新一次美学观念的变革。早期的白话诗由于需要突显极端的自由而显得缺少诗美,新月派由于对格律形式的...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 诗歌流派 白话新诗 象征派 废名 新月派 诗美 白话诗 
凿通古今诗艺的心灵源泉——试谈谢冕先生新诗史研究的文化渊源
《文艺争鸣》2023年第11期116-117,共2页季红真 迟晓旭 
谢冕先生以治中国新诗史而闻达于天下,但他的学养却贯通古今中外的广阔疆域,也覆盖了诗歌散文与文学史的诸多领域。或者说,他的新诗史研究是建立在古今中外广大范文本空间中的心灵对话,个体与个体的对话,也是集体与集体的对话,更是各种...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 白话新诗 心灵对话 文本空间 诗艺 互文性 关节点 学术专著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3年第11期56-57,共2页一朵 
郭沫若1921年,白话新诗集《女神》出版发行后,郭沫若在新文化运动的舞台上声名鹊起,此时的他只是一名刚薪露头角的新人。但《女神》备受青年人所追捧的现实已然挑战了胡适的权威地位。两人的隔空较量也自此拉开惟幕。而且他们对彼此的...
关键词:《女神》 白话新诗 出版发行 郭沫若 胡适 新文化运动 青年人 
叶伯和《心乐篇》的抒情路径探索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9期15-20,共6页何双 
《心乐篇》是叶伯和《诗歌集》的精华所在。其诗歌的体制、抒情氛围的营造以及对爱情的深切描绘,都为早期白话新诗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可能。本文认为《心乐篇》具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更为成熟的新诗意味,在中国早期新诗从草创到成熟...
关键词:白话新诗 早期新诗 抒情氛围 叶伯和 路径探索 《诗歌集》 
“白话文百人百论”十五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闻一多、朱湘、戴望舒
《社会科学论坛》2023年第3期242-256,共15页李春阳 
闻一多白话文运动之缘起,是少年胡适和几位留美公费生之间的争论,胡适不信白话不能作诗,于是有了《尝试集》的问世,白话新诗这个新名堂宣告诞生。短短几年内,周作人《小河》、宗白华《流云小诗》、康白情《草儿》、俞平伯《冬夜》、汪...
关键词:《尝试集》 白话文运动 白话新诗 戴望舒 俞平伯 应修人 朱湘 湖畔诗人 
白话新诗派的“真实”诗学观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127-134,共8页梁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9—1949)”(16ZDA240)。
以胡适、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周作人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为早期白话新诗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实践开辟了一条“真实”的道路。白话新诗派在内容写实、情感真挚、艺术真实三个层面对新诗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尝试。“真实...
关键词:白话新诗派 真实 内容写实 情感真挚 艺术真实 
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的重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4期57-58,共2页方长安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新兴的现代白话新诗就进入史家视野,中国文学史著作开始叙述新诗。一百年来不同时期的文学史家,依据自己的史、诗立场,构建出不同特征的新诗发生发展史,提供了认识百年新诗的不同路径与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 白话新诗 文学史家 百年新诗 关系范畴 传播接受 历史本相 路径与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