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论

作品数:129被引量:7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何杨刘玉宇曾祥云邓晓芒李先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河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先秦名辩研究的由来、取向与方法被引量:2
《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5期31-38,共8页何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先秦诸子对于名辩问题曾予以充分讨论,但并未引起秦汉以来学人的足够重视,直至晚清民初,其研究才得以复兴,并持续至今。近百余年先秦名辩研究的主要取向是根据逻辑学(尤其是传统逻辑)、哲学、符号学等理论对文本进行理论重构,也有部分...
关键词:先秦名辩 理论重构 概念澄清 论证分析 《白马论》 
《白马论》“Mass Nouns”解释探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20-25,共6页崔文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历史发展与最新进展研究”(19CZX064)
陈汉生认为英文中“Mass Nouns”与古代汉语中词汇的语法结构更为相似,因此也更适宜用来解释公孙龙的《白马论》。葛瑞汉认为这一解释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突破。何莫邪则认为陈汉生的这一解释难以成立。随后,陈汉生对《...
关键词:《白马论》 MASS NOUNS 英文文献 共相说 概念说 符号说 
从批判性思维的观点看公孙龙“白马论”
《江淮论坛》2018年第4期96-100,共5页杨武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14ZDB01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逻辑哲学若干重要问题研究"(10XNJ022)
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命题,并做了一系列论证。以批判性思维的观点来分析公孙龙的"白马"论,公孙龙在"白马非马"的论证过程中有时存在"推不出"的错误,有时又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这说明公孙龙的"白马论"在根本上还是诡辩。公孙龙"白马论"...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白马论 “白马非马” 
重论陈汉生“质料名词假说”与公孙龙《白马论》解释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3期122-129,共8页刘玉宇 任远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助(13BWW011)
自冯友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孙龙在《白马论》中是否提出了抽象共相的问题便争论不休。陈汉生认为公孙龙无法在先秦哲学的唯名论背景中提出关于抽象共相的观点。虽然不少学者赞同冯友兰的观点,并提出了对之的辩护和修正,但却未能正面...
关键词:公孙龙 《白马论》 质料名词假说 部分整体说 名实观 
先秦哲学对属性与本质的思考——以“白马论”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3
《逻辑学研究》2018年第3期84-100,共17页匡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早期儒家的‘为己之学’"(16FZX003)
《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引出了先秦哲学中对事物本质与属性的思考。公孙龙子的诡辩或源于他已经注意到较早的名家"形名"观,即以物之形为物之本质的主张当中潜在的冲突。物之形与物之色类似,当属于事物可见可感的属性层面,但仅根据对...
关键词:白马非马 形名 举相似 
战国名家公孙龙“白马论”考辩
《兰台世界(下旬)》2015年第11期57-58,共2页赵映香 杨正华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语言转向研究"(13AZX003)
公孙龙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早的语言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其学说不仅包含着语言哲学的最初萌芽,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哲学水平,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洞见和领悟。本文基于公孙龙的原著和已有的相关研究,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客观...
关键词:战国名家 公孙龙 白马论 
诡辩抑或误解?——“白马非马”及其合理性论证被引量:2
《逻辑学研究》2015年第3期15-32,共18页郭桥 孔漫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结构体系研究"(13BZX067);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5-CXTD-01)研究成果
"白马非马"是诞生于先秦名辩思潮中的一个典型命题,自古及今,评论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中,就对公孙龙"白马说"的批评而言,批评者往往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置于特定的论域,即并非《公孙龙子·白马论》所设定的论域来进行讨论。这样,...
关键词:兒说 公孙龙 白马非马 白马论 名实论 
从符号学观点看公孙龙的兼名独立性思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曾祥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ZX048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
关键词:公孙龙 兼名 独立性 《白马论》 《通变论》 符号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