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

作品数:3050被引量:88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玮宿长军张建李美敏刘忠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家庭伦理生态修复的乌托邦形式--评智啊威的小说《安魂》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聂平均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形式问题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论话语建构研究”(19BZW019)。
智啊威的小说《安魂》通过对亮二的双重匮乏(物质匮乏和精神匮乏)作用下的“白日梦”描写,表现了亮二试图通过“白日梦”的乌托邦形式来修复破碎的家庭伦理空间的努力。借助乌托邦期待和冲动,亮二分别在年少和成年之后,通过梦想找到父...
关键词:匮乏 白日梦 乌托邦形式 家庭伦理生态 《安魂》 
心理游戏·白日镜像·审美治愈——论彼特·道格特动画电影的创意特点
《当代动画》2021年第3期74-78,共5页章旭清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亚洲新电影共同体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BC046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彼特·道格特是皮克斯动画创意的灵魂人物。他惯常从人类的意识世界寻找创意的灵感。人类的心理意识(本我、超我、自我)在其构筑的戏剧性情境中获得了自身的阐释价值。他用好莱坞的手法调和出宏大华丽的白日镜像,其作品在故事内核设计...
关键词:彼特·道格特 创意 心理游戏 白日镜像 审美治愈 
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前奏:布洛赫对弗氏“白日梦”的乌托邦化解析重构被引量:1
《理论界》2021年第7期70-77,共8页许秩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未来社会构想及论证逻辑变迁研究”(20BZX023)的研究成果。
布洛赫用"饥饿本能"取代"性本能",在人性论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动力源批判;用"尚未意识"取代"无意识",在意识结构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素材源批判;用"前进"取代"退行",在哲学"本质"层面完成了对弗氏白日梦之解析方式批判;用"...
关键词:布洛赫 精神分析 白日梦 
野天鹅的歌唱——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座谈纪要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年第1期317-335,共19页王杰 周晓燕 林玮 何信玉 孟凡君 史晓林 徐立伟 高琼 雀宁 劳逸峰 石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ZDB023
时间:2020年1月14日地点: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鸽子吧"周晓燕(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今天,我们讨论的电影是《南方车站的聚会》(以下简称《南方车站》),2019年底上映,这部电影的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等都值得讨论,王杰老师...
关键词:《白日焰火》 盐城工学院 文学院教授 座谈纪要 刁亦男 周晓燕 车站 
清末民初女性写作的身份表征探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36-143,共8页杜若松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初女作家社会文化身份构建研究”(16ZCW038)的阶段性成果.
在清末民初的女性写作中,女性的文学身份的实现是一个糅合政治、文化、权力、历史、大众传媒等多重意蕴的复杂综合体。既有一些勇于走出家门,在大众文化媒介中被塑造为文化英雄的"玛丽苏"形象;也有部分传统文化体系、家学式体系培养出...
关键词:社会文化身份 清末民初 女性写作 玛丽苏 白日梦 
康乾时期第三方视角下的四川土司——以白日昇、李安德二神父的书信和日记为中心被引量:2
《国际汉学》2016年第4期113-119,202-203,共9页李华川 
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35)的阶段性成果
18世纪上半叶,在两位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白日昇和李安德的法文书信和拉丁文日记中,留下了一些关于四川土司的记载。他们笔下所呈现的四川土司,有别于习见的中文史料,是来自第三方视角的观察。这些记载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我们对清...
关键词:土司 瓦寺 天全 大金川 白日昇 李安德 
“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现代变形——评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被引量:2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5期71-75,共5页张俊萍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消费主义伦理在20世纪初美国小说中的肇始与建构研究(14BWW07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消费主义的兴起与20世纪20年代美国小说研究(12YJC752043);江南大学自主科研重点项目:语言符号认知阐释及其教学运用研究(2015JDZD15)
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现代版的"穷小子白日梦"故事。作为民间传说中"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一种变形,现代版"穷小子白日梦"故事渲染的是"穷小子白日梦"如何破灭而不是美梦如何成真,关注的是"穷小子...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夜色温柔》 变形 “穷小子白日梦” 
现代性与悲剧观念的审美生成——以电影《白日焰火》为例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16年第4期155-160,共6页何信玉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4AZW004
刁亦男指导的影片《白日焰火》荣膺2014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赢得了国外各大主流媒体的好评与影视界的广泛关注。这部投资甚微的中国电影缘何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轰动性的效应呢?众多的国内外电影专业人士将这部影片归为“黑色电影...
关键词:柏林电影节 审美生成 悲剧观念 焰火 现代性 中国电影 中国现代化 主流媒体 
能指的狂欢与创生:当前文学产业写作的意趣延宕与意义生产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754-758,共5页王慧菊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11BZW016)
能指与所指的疏离及由此而来的能指的狂欢与风格的通俗化是当前文学产业写作的显著特征,能指的狂欢构造出的白日梦是当前文学文本的意趣所在。对能指的浮夸与狂欢的享受,使得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创造出的"延宕"现象在文学产业写作...
关键词:文学产业写作 能指 狂欢 白日梦 意趣 
论电影《白日焰火》的叙事结构与审美张力
《四川戏剧》2015年第6期130-131,167,共3页张泽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比较诗学视域下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ZW015
悬疑追凶的商业剧本、禁忌之爱的文艺叙事以及人性探究的隐喻镜头语言等共同构成了影片《白日焰火》的内在审美张力与三重叙事话语,并展现了爱情、背叛和救赎的多重旨趣。但导演过于追求艺术风格与市场效益的平衡,从而削弱了作品探寻人...
关键词:《白日焰火》 刁亦男 人性 叙事话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