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

作品数:3032被引量:936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甄光俊赵惠芬周传家陈甜王九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山西师范大学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戏曲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21年第2期10-16,32,共8页谢柏梁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ZD0401)阶段性成果之一。
从北宋的东京杂剧、明清的河南梆子到民国以来的现代豫剧,樊粹庭以百部豫剧的改编作品与原创作品,以二十部被称之为"樊戏"的剧目代表作,结束了河南梆子一向缺少独立和完整台本的历史,代之以改编戏和新编戏为主体的豫剧剧目荟萃。作为剧...
关键词:东京杂剧 河南梆子 现代豫剧 樊粹庭 
南调北腔——上党梆子中的昆腔摭谈
《戏曲艺术》2021年第1期58-61,共4页贾静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山西古戏台声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8JHQ029);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上党梆子中的昆腔研究”(项目编号:2020B006)的阶段性成果
上党梆子中的昆曲是山西地方戏吸收昆曲艺术最为成功的典型个案,它的接受与普及、全盛与衰落,从很大程度上折射昆曲艺术在中国北方的遭遇和内在矛盾。上党昆曲从勃兴到衰落的三百年,亦是中国历史剧烈动荡、文化丕变的时期,故而其盛衰浮...
关键词:上党梆子 昆曲 上党昆曲 
论粤剧梆子腔的腔式衍生
《戏曲艺术》2020年第3期113-120,共8页孔庆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17ZDA16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17JJD850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粤剧梆子腔源自以秦腔、豫剧为代表的北线梆子腔和南线梆子腔,其对南北线梆子腔的腔式形态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并衍生出了独具“粤性化”的腔式特点。从词格上看,粤剧梆子腔较为灵活,五字,六字、七字、十字和长短句词格均可使用;从尾逗唱...
关键词:北线梆子腔 南线梆子腔 粤剧梆子腔 腔式结构 腔式衍生 
哈哈腔:从“东柳”向“西梆”的过渡与衍变
《戏曲艺术》2020年第1期61-69,共9页王春鹏 王文清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地方戏曲哈哈腔传承与保护研究”(201706046)。
在"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中,"东柳"与"西梆"的关系一直很少受到关注。哈哈腔的声腔发展脉络却鲜明地显示出从"东柳"向"西梆"的过渡和衍变轨迹。从考察哈哈腔声腔源流和成长过程入手,则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探查"东柳...
关键词:哈哈腔 柳子腔 梆子腔 声腔 
“梆子秧腔”考——兼论清前中期梆子腔与昆腔、弋阳腔的融合
《戏曲艺术》2019年第4期16-23,共8页陈志勇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清代戏曲‘花雅同本’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18YJA760007);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资助项目“清代皮黄戏剧本编目与研究”(18WKZD20)
清乾隆间钱德苍编《缀白裘》的两篇序中记载一种名为"梆子秧腔"的腔调,李调元《剧话》认为"秧腔"是弋阳腔之音转。结合史料记载和剧本文献,梆子秧腔本质上也是一种吹腔,是梆子腔和弋阳腔融合的产物。清代前中期,梆子腔在迅速崛起时展现...
关键词:梆子秧腔 梆子腔 弋阳腔 清代戏曲史 声腔史 
山西中路梆子“收腔打挂”名实论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7年第3期96-100,共5页史智轩 
山西省艺术规划课题"山西中路梆子腔;挂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B11)
"收腔打挂"是山西中路梆子前辈艺术家对传统伴奏艺术的口头性总结。由于这一词语的语音性特征以及方言传播带来的误读和歧义,在中路梆子文献中相继出现了"收签打挂""抽腔打挂""收腔打挂"等不同的文字记述,使之在当代成为了一个多义、多...
关键词:中路梆子 收腔 打挂 伴奏艺术 
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的“去梆子化”反思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7年第2期112-116,121,共6页李玉昆 
2015年度河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豫剧与河南地方戏表演艺术研究"(批准号:2015YBRW005)研究成果;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研究"(批准号:2016-GH-133)结项成果
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随着剧种现代化的进程,渐次消弭了许多豫剧创始之初带有典型地域文化艺术特色的表演语汇,其源自"河南梆子"的许多艺术表现特征渐趋淡化。这种"去梆子化"的当代发展趋向表现为"普适化"与"视觉偏移",它是戏曲艺术发展...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 豫剧现代戏 河南梆子 “去梆子化” 
徐州梆子戏起源考被引量:3
《戏曲艺术》2017年第1期32-40,共9页赵兴勤 
徐州梆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段:一是在有明一代,随着山、陕移民的入住,他们将家乡的民歌小调带入徐州,并与本地歌谣曲调渐渐融合,又与南方流传来的余姚腔融为一体,形成了带有本地特色的戏曲声腔。明嘉靖年间在丰县所演戏曲,当是余...
关键词:徐州 梆子戏 起源 
从“梆锣卷”中的“梆”看康乾年间河南流行的梆子腔
《戏曲艺术》2016年第3期53-55,61,共4页程超 
《歧路灯》里的"梆锣卷"是"风搅雪"体制,该体制的形成是该期花雅声腔相互依存、同台融合的结果。清代河南地方戏曲声腔经历了"合腔"、"集腔"到"融腔"的过程,形成该期梆子腔"亦梆、亦昆、亦弋、亦柳"的基本样貌,从唱腔形态上看,"梆锣卷"...
关键词:梆锣卷 《缀白裘》 弦索腔 梆子腔 
我院承办“非遗戏曲剧种名家演唱会”
《戏曲艺术》2015年第4期I0003-I0003,共1页李锋 
关键词:河北梆子 京梆子 梆子戏 川剧 昆曲 昆剧 戏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