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崇拜

作品数:13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卫英吴真杨仲坚刘畅张智颖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青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明清小说宝物崇拜思考
《山西青年》2016年第24期115-115,114,共2页张智颖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社会统治阶级不断引进外来攻击性武器,而且将其用于社会实践,导致在我国明清后期阶段,兵书丛集。在明清小说中很多情节都与当时的历史息息相关。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视角 明清小说 宝物崇拜 
朝鲜汉文小说宝物母题的叙事功能及民族性认同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5年第11期177-181,共5页刘卫英 刘畅 
辽宁省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古代文学发展史论"(2015lslktziwx-07)
朝鲜汉文小说中的宝物可分为器物、灵丹妙药和动植物生命体三类。选取标准相对宽泛,而内涵的不确定性与叙事策略的随机性对应,也与泛灵论民俗潜意识反应有关。母题叙事功能在于:宝物作为故事演进、人物命运改善的关节点,宝物成为主要人...
关键词:朝鲜汉文小说 宝物崇拜 叙事功能 神仙巫教信仰 汉文化传播 
正一教权象征“天师剑”的兴起与传说被引量: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8-36,161,共9页吴真 
道士一直是掌握铸剑技术的特殊集团,晋唐时期的道士随身佩戴驱鬼辟邪的法剑。中唐以前,镇护国家的道教象征符号主要是上清道派铸造的明镜与神剑。晚唐时期,"道士与宝剑"类型故事的主角从道士群体逐步落实到汉天师张道陵身上。张天师的...
关键词:龙虎山天师府 张道陵 宝物崇拜 道教文学 政治符号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的社会心理学审视被引量: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9-65,共7页刘卫英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战争小说与宝物崇拜研究"(L07DZW019)
在外来先进兵器触发下,明代加速引进和仿制火炮等长距离攻击性武器,并尽快运用于实战。明代中后期兵书丛集,倡扬军械更新,其与明清小说宝物描写至为相关。小说人物借助宝物更加超人化,而宝物也再造了人物形象,使一批平凡人物变成了超凡...
关键词:明代社会 外来挑战 宝物描写 社会心理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宝物描写若干情节模式研究被引量:8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24-29,共6页刘卫英 
辽宁省社联项目:"明末清初辽宁战争与小说宝物崇拜研究"(2007LSLKTWX-05)
明清小说宝物描写情节模式有四:"遇难——获宝——脱困"模式,展示出英雄获宝的幸运,磨难构成了宝物出现和获取运用机缘。"寻宝——夺宝——成功"模式中,寻宝、夺宝是斗宝的前奏和准备,与英雄的发迹变泰和业绩成功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故...
关键词:叙事模式 宝物崇拜 英雄功业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的文艺美学审视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87-91,共5页刘卫英 
2007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战争小说与宝物崇拜研究"(L07DZW019)
明清小说宝物叙事的常规艺术手法,有想象与夸张、构设悬念或补叙出身、类比与示现、铺叙与渲染等。宝物符号,构成明清小说宝物崇拜描写模式化的核心,而宝物的叙事模式,既是古代小说文体本身的变异——通俗化与史诗化,又促进了这一历史...
关键词:宝物叙事 明清小说 审美表现 套语 史诗手法 
《西游记》宝物崇拜的渊源与社会心理研究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第22期96-97,共2页杨仲坚 
《西游记》中的宝物描写极其频繁,宝物崇拜现象俯拾皆是,已经引起明清小说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即从宝物崇拜的历史渊源,《西游记》中宝物崇拜的些许现象以及这种崇拜现象与当时社会心理的关系简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西游记》 宝物崇拜 社会心理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的宗教学审视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09年第4期106-110,共5页刘卫英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战争小说与宝物崇拜研究"(L07DZW019)
明代帝王的仙道追求,对神仙崇拜的蔓延推波助澜。道教法器崇拜,是明清小说宝物描写原动力之一。许多宝物及描写套路,来自外域传来的佛经文献和佛教文化。密宗对小说中宝物、斗宝叙事作用巨大。佛教观念与宝物信仰结合,触发了许多具体情...
关键词:明清小说 宝物崇拜 佛教 道教 民间宗教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的现实意义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50-154,共5页刘卫英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战争小说与宝物崇拜研究"(L07DZW019)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有利于坚定善必将战胜恶、自强不息的信心,体现了一种正义必胜的理想期盼和价值趋向。也显示了明清尤其明代战争武器或生存器具改进的时代风潮,以及社会体制、国民性同时代现实需要、想像期待之间无可调和的尖锐矛盾...
关键词:明清小说 宝物崇拜 现实意义 文化反思 
清代通俗小说宝物崇拜与辽沈战争被引量:5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10-115,共6页刘卫英 
辽宁省社科联项目(2007LSLKTWX-05)
明代国人对先进兵器的需求,有了事关国运家邦命运的迫切性。外来火器,在明末辽沈战场上发挥了举国震惊的威力,也受到具体操作者素质、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清代通俗小说的描写却依旧承袭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中的法术,叙事偏重在以辉煌的结...
关键词:明末战争 清代小说 宝物崇拜 辽沈战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