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吸收

作品数:245被引量:2137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汤利郑毅张福锁姜远茂王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小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施氮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锌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
《河南农业科学》2023年第3期12-25,共14页郭芳芳 韩亚倩 周苏玫 杜西河 宋淼 张洁梅 黄源 胡乃月 臧贺藏 杨习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0802)。
以商麦156(豫审麦201501)、百农418(豫审麦2015014)、百农207(国审麦2013010)和开麦21(豫审麦2011017)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探讨2019—2021年施氮量[0(N1)、135(N2)、270 kg/hm2(N3)]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锌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
关键词:小麦 施氮量 氮积累量 锌积累量 氮吸收转移 锌吸收转移 
追氮量对黑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核农学报》2022年第2期435-444,共10页董飞 李峰 贾亚琴 杨峰 闫秋艳 鲁晋秀 申艳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课题(YCX2019T07);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基金(YCX2020YQ25);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703D211002-5)。
为探究追氮量对不同黑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11个黑小麦品种(系),副区为追施氮量0(N0,对照)、34.5(N1)、51.8(N2)、69.0(N3)kg·hm^(2),于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成熟期...
关键词:追氮量 黑小麦 产量 籽粒蛋白 籽粒氮吸收 
氮肥运筹对豫北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
《辽宁农业科学》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吴秀萍 
为探索豫北地区冬小麦氮肥最佳使用方式,以“中麦578”为供试材料,以不施氮肥作为对照处理,研究了氮肥不同基施(基肥)和追施(拔节肥)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下,在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氮肥 产量 品质 氮农学利用率 氮吸收利用率 
稻茬冬小麦氮肥吸收、残留和损失特性被引量:9
《应用生态学报》2020年第11期3691-3699,共9页李欣欣 石祖梁 王久臣 王飞 徐志宇 江荣风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2)资助。
为推进稻茬小麦氮肥合理施用,采取田间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施氮量(0、150、225、30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50、N225、N300)对氮肥回收、残留、损失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植株不同来源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氮...
关键词:稻茬小麦 氮吸收 氮残留 氮损失 籽粒产量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累积动态及其种间氮素竞争关系被引量: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年第7期1284-1294,共11页刘振洋 吴鑫雨 汤利 郑毅 李海叶 潘浩男 朱东宇 王静静 黄少欣 覃潇敏 肖靖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11,31560581);云南农业基础联合专项(2018FG 001-071)。
【目的】通过研究小麦//蚕豆间作地上部的氮含量和吸收量,明确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的氮吸收累积特征,解析间作小麦和蚕豆种间氮素竞争关系。【方法】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个种植模式(单作小麦,单作蚕豆及小...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 产量优势 LOGISTIC模型 氮吸收关键参数 氮素竞争力 
施氮量对春小麦成熟期器官含氮量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2019年第7期93-96,共4页郑立龙 王世红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编号:17ZD2NA016)
为探索不同施氮条件下,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积累规律,以及不同器官的氮含量,以品种陇春30号与宁春4号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施氮量的处理来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以增加小麦对氮的吸收量和积累量,不同器官中的氮含量为籽粒>叶片>茎...
关键词:施氮量 小麦 器官 氮吸收积累 
复合肥中腐植酸含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
《山东农业科学》2019年第5期89-93,共5页刘盛林 董晓霞 孙泽强 崔双双 王学君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华北平原中南部旱地两熟区高强度利用退化及盐碱耕地培肥与合理农作制技术集成与示范”(201503121-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农田磷库活化提升磷生物有效性途径研究”(ZR2017YL0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黄淮海冬小麦旱灾致灾机理及减灾保产调控关键技术研究”(2017YFD0300408-3)
为明确腐植酸添加量对复合肥施肥效应的影响,并为腐植酸复合肥在华北石灰性土壤冬小麦丰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以普通复合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腐植酸含量的复合肥(I^VI型,腐植酸含量1%~6%),对改善养分吸收和冬...
关键词:腐植酸复合肥 冬小麦 产量 养分吸收 
超表达小麦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TaNRT2.1对拟南芥生长及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
《植物生理学报》2018年第4期651-659,共9页李文虎 田汇 高亚军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452015048和2452-015346)~~
为了阐明小麦硝态氮转运蛋白(nitrate transporters,NRT)TaNRT2.1及辅助蛋白TaNAR2.1的硝态氮转运功能,本研究构建了TaNRT2.1单基因(单超)与TaNRT2.1+TaNAR2.1双基因超表达载体(双超),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利用潮霉素筛选...
关键词:超表达 TaNRT2.1 TaNAR2.1 拟南芥 氮效率 小麦 
不同施氮水平及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小麦蚕豆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年第1期72-78,共7页刘英超 肖靖秀 郑毅 汤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551;31260504)资助;云南省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3种根系分隔方式(无分隔、尼龙分隔、塑料分隔)和3个氮(N/2、N、3N/2)水平,分析了间作小麦蚕豆的干物质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养分竞争比率,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及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蚕豆氮素营养累积吸收特征和养分竞争...
关键词:小麦 蚕豆 根系分隔 干物质量 氮积累量 养分竞争比率 
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2017年第4期7-13,共7页刘瑞丽 王欢 张晓宁 张宏彦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03);国家"973"计划项目(2015CB150405)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满足我国小麦需求的主要途径。基于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过去低投入、当前集约化高投入和优化投入3种养分管理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投入的氮肥偏生产力高,但小麦分蘖能力、地上部生物...
关键词:小麦 产量 分蘖 地上部生物量 氮吸收 氮肥偏生产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