掤劲

作品数:34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长念王岗张婷婷赵勤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首都体育学院西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民周刊》《少林与太极》《山东体育科技》《科技创新导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简化太极拳的养生操练法
《半月选读》2022年第4期79-79,共1页高汇源 
在武术中有一种特殊的练法叫站桩。太极拳也有太极桩功,但多数人忽略了这个被认为很简单而又不起眼的练法。殊不知,这种在外形上看来极为平常的站桩,不论在增强体质、固本培元方面,还是在求得“掤劲”方面,堪称上乘功法。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 固本培元 站桩 练法 武术 太极桩功 增强体质 掤劲 
孙式太极拳“八法”述要(上)
《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10期58-59,共2页李子蔚 
关于孙式太极“八法”中的掤法,在《孙式太极拳“八法”之掤法》中已经做了专门阐述,本文对孙式太极拳的其他七法——捋、挤、按、采、挒、肘、靠诸法——分别作一基本的、轮廓性的描述。一、捋法凡以一手或双手采住或黏住对方一手(臂)...
关键词:八法 劲法 请参阅 区别与联系 掤劲 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之螺旋性法度
《中华武术》2020年第6期24-26,共3页王圣贤 
洪均生先生说:"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洪公总结岀来的东西具有一种特性,既能上接传统法脉,又能下通现代科学。搠劲亦叫缠丝劲,我在《功夫天下》一书中将其总结为智劲。而保证出搠劲必是动作按螺旋来运动。庞朴先生曾考证过,古人所说...
关键词:庞朴 现代科学 螺旋性 太极拳 缠丝劲 旋涡 掤劲 
喻水论松紧--太极拳内劲初探(二)
《中华武术》2019年第4期36-41,共6页陈德芳(方艇) 
三、如何练出太极拳内劲太极拳又该如何从"静桩和动桩(拳架套路)"中求得水一样的"掤劲"?就让我们一起从"无极桩(浑元桩)和拳架套路"中以水为鉴,从"松紧"中悟"松"吧。
关键词:太极拳 内劲 浑元桩 无极桩 套路 拳架 掤劲 
喻水论松紧——太极拳内劲初探(一)
《中华武术》2019年第3期66-68,共3页陈德芳(方艇)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是中华人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由于其健身养生方面的特殊价值,太极拳已传播到世界各地。追根溯源,太极拳是武术,练的就是“劲”,有人称其为“内劲”、“掤劲”抑或“螺旋缠丝劲”等。
关键词:太极拳 内劲 中华武术 民族文化 健身 掤劲 
怎样练出太极拳的掤劲
《中华武术》2018年第6期42-45,共4页徐聚泉 
一、练习太极拳的两大误区(一)练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误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炳老师曾讲过”打太极拳没有力是不行的”。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讲:”事实上,太极拳并非不讲力气,功与力是密切结合的,没有力根本不可能...
关键词:陈式太极拳 掤劲 误区 用力 传人 
谈太极拳之“身备五弓”
《武当》2018年第5期26-27,共2页张志俊 
太极拳要求我们"一身备五弓"太极拳家陈鑫有诗云: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上下之弓谓之"身弓",四旁之弓即"四肢弓",合起来就是"身备五张弓"弓拉起来才有了掤劲,才能力撑八面,劲射四方...
关键词:太极拳 “身备五弓” 张弓 陈鑫 掤劲 身体 上肢 
修炼太极拳拥劲的九大要旨
《中华武术》2018年第1期46-50,共5页谢远基 
掤劲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概念。要修炼出真正太极拳拥劲,关键要抓住如下九大要旨。要旨一:深入把握掤劲之本质学习太极拳之基础,就是对掤劲本质的理解、领会和掌握。
关键词:太极拳 要旨 修炼 掤劲 本质 
太极拳掤劲探讨
《武当》2017年第8期31-32,共2页卢会平 
传统太极拳理论中部尊“棚”为太极拳八法之本,不论基本功训练、拳架习练、推手应用都贯穿始终.
关键词:太极拳理论 基本功训练 拳架 推手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一)
《少林与太极》2017年第7期16-23,共8页陈正雷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轻抵上腭,二目平视。(图1)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
关键词:陈氏太极拳 掤劲 虚领顶劲 二目 左前方 坐腕 上腭 节节贯穿 合劲 右前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