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卫军》

作品数:16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宏起许英熊晓霜赵晓彬王双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俄罗斯文艺》《国外文学》《飞天》《读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正教背景下史诗式现代战争叙事——论作为战争小说的《白卫军》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曾思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苏联战争小说发展史”(19FWWB014)。
《白卫军》作为苏联国内战争小说的名篇,其独特之处是东正教背景下史诗式现代战争叙事。东正教背景体现为圣母—索菲亚崇拜、“末日审判”思想及众生平等的人道主义观念。史诗式体现为时间高度浓缩,而且对战争的重点描写都集中于几天;...
关键词:布尔加科夫 《白卫军》 东正教 史诗 战争小说 
基督教视域中的《白卫军》人物形象分析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41-44,共4页罗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WW008)
布尔加科夫的早期小说《白卫军》是一部基督教氛围浓厚的战争题材小说,该小说塑造了一批精神受难者形象,以及具有基督牺牲精神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能够体现作家颇具基督教意识的世界观及对战争、家园、命运的理解。
关键词:白卫军 基督 受难 救赎 牺牲 
论《白卫军》“反面人物”的塑造
《世纪桥》2012年第21期145-146,共2页成全民 
布尔加科夫在192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白卫军》真实地描写苏俄时期的国内战争,细致地刻画"反面人物"的性格,叙述了战争期间白卫军知识分子的命运,揭示战争的残酷,思考祖国的命运,也指出了白卫军灭亡的必然性。作者从新的角度塑造的几个...
关键词:《白卫军》 “反面人物” 人物塑造 
“人艺”与“莫艺”
《艺术评论》2012年第8期34-39,共6页李宗伦 
近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往来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之间。"莫艺"三个经典大戏《樱桃园》、《白卫军》、《活下去,并要记住》访华演出,契诃夫艺术节的《暴风雨》来华演出,以及中俄两国的戏剧工作者的高端艺术研讨...
关键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艺术研讨会 访华演出 《樱桃园》 《白卫军》 《暴风雨》 戏剧工作者 莫斯科 
《白卫军》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分析
《作家》2012年第4期77-78,共2页许英 
《白卫军》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小说中运用的大量梦境、象征、幻象等艺术表现手法,为烘托作品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表现手法 梦境 象征 幻象 
《白卫军》语言艺术的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98-99,共2页许英 
苏联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在他具有代表性的首部长篇小说《白卫军》中,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具有象征意义的引用和表达,以及修饰语的使用,为小说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
关键词:讽刺 象征 修饰语 
看下去,并且要记住:评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次访华演出
《艺术评论》2011年第9期80-81,共2页龚元 
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次访华,在北京人艺演了三出戏:《樱桃园》、《白卫军》和《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三出戏主题各异,却都具有同一种戏剧情境:在一个激变性的时刻考验人性,或曰:激变时刻的众生相。
关键词:访华演出 莫斯科 剧院 艺术 《樱桃园》 《白卫军》 北京人艺 戏剧情境 
莫斯科艺术剧院结束首次访华演出
《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9-9,共1页
2011年8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3部扛鼎之作《樱桃园》、《白卫军》、《活下去,并且要记住》在首都剧场结束了该剧院的首次访华之旅,而这3部力作也以“给力”的票房成绩收官,6场演出的5000多张票几乎被抢购一空。
关键词:访华演出 莫斯科 剧院 艺术 《樱桃园》 《白卫军》 俄罗斯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白卫军》的空间艺术分析被引量:2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熊晓霜 
布尔加科夫是20世纪苏联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代表作《白卫军》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它既继承了欧洲史诗性的文学传统和俄罗斯宏大的历史叙事传统,又融合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梦境、象征、时空转换等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空...
关键词:史诗 空间 现代主义 《白卫军》 
我国布尔加科夫研究述评
《飞天》2009年第8期43-46,共4页曾芳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20世纪俄罗斯个性独特的小说家、戏剧家。他一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畏强权,不惧清贫。
关键词:布尔加科夫 《白卫军》 小说创作 《大师和玛格丽特》 《大师与玛格丽特》 研究述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