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娃娃》

作品数:29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清华李振蒙玲芳孙葳田忠辉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全国新书目》《诗刊》《小说评论》《文艺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80后”作家与虚无主义——兼谈春树的《北京娃娃》
《小说评论》2018年第3期104-113,共10页管季 
一 站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会发现,在当今的中国文坛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其中就包括对西方各种文艺理论的追崇和套用。从80年代起西方各种“主义”之风刮到了中国,我们就开始大肆宣扬现代派和后现代.
关键词:《北京娃娃》 “80后” 虚无主义 春树 作家 中国文坛 21世纪 文艺理论 
从春树的小说看当下青春写作的创作意识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75-76,共2页张正武 
一提到80后女性写作,个性独特的春树是当之无愧的典型代表。自从她的成名小说《北京娃娃》出版后,她便以其早熟的青春悟性和"另类"的特异形象成为时尚又颇具争议的话题,并常被冠以"身体写作"的标签或被称之为"激进"的女性主义者...
关键词:女性写作 创作意识 青春 小说 春树 《北京娃娃》 女性主义者 身体写作 
奇葩:浅析春树作品的语言特色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89-90,共2页温海涤 
春树出生于1983年,她热爱文学创作,喜欢阅读鲁迅的书籍;对摇滚有偏爱,并且热衷于朋克精神。从高中辍学后,她进入到自由写作的生涯;在两年后(2002年)发表《北京娃娃》,该作品使她一夜成名,被誉为"北京宝贝"。2004年春树登上了《时代...
关键词:语言特色 春树 作品 《北京娃娃》 《时代周刊》 文学创作 自由写作 鲁迅 
从春树《北京娃娃》论后现代派文学创作特征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91-92,共2页苑香红 
《北京娃娃》是春树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残酷青春小说",作为后现代文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后现代文学的特征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北京娃娃》 后现代派文学 创作特征 春树 后现代文学 青春小说 艺术特征 代表作 
《北京娃娃》的残酷性探究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93-94,共2页吕晔林 
2002年新浪网登载了小说《北京娃娃》的部分内容,旋即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春树"热。这部小说的出版再一次将80后作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展示着年轻一代与父辈之间巨大的精神鸿沟,也为读者讲述了80后一代在成长中不肯妥协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北京娃娃》 残酷性 人生态度 80后 新浪网 小说 
试析小说《长达半天的欢乐》的青春主题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95-96,共2页艾力发 
新锐作家春树继成名作《北京娃娃》之后,于2003年发表了《长达半天的欢乐》(以下简称《欢乐》)。用春树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有人"特别喜欢"而有人"特别不喜欢"的书。读者欣赏的两极化恰恰说明了这是一部"别有一种意义"的作品,...
关键词:《欢乐》 青春主题 小说 《北京娃娃》 两极化 春树 意义 颓废 
春树小说《长达半天的欢乐》中的自由精神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97-98,共2页唐妍霞 
春树所写的小说吸引着很多读者,她的小说作品有一种特别的张力,个性独特且充满争议,很多人都十分关注她。《北京娃娃》是春树的成名作,它将年轻的迷惘与欲望、社会与家庭,情感与理想之间的探寻与撕裂,人们不断呼号、奔突的绝望历程展现...
关键词:小说作品 自由精神 春树 欢乐 《北京娃娃》 绝望 
从《春树四年》谈网络作家春树的成长历程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101-102,共2页张频 
《春树四年》几乎收集了春树创作以来的所有作品,从《北京娃娃》到《抬头望见北斗星》,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作家的创作转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春树作为一名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女作家,她的成长是痛并快乐的。从她的作品...
关键词:网络作家 春树 成长历程 《北京娃娃》 创作转型 成长经历 反叛精神 女作家 
《光年之美国梦》的青春阴影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105-106,共2页李娜 
当读者和评论界将春树的文学创作逐渐等同于"叛逆"时,突然发现从《北京娃娃》到《长达半天的快乐》,从《2条命》到《光年之美国梦》,春树虽然讲述着80后反抗传统的故事,呈现着开放的性生活状态,却始终没有触及最为敏感的"叛逆"主题...
关键词:美国梦 阴影 青春 《北京娃娃》 文学创作 生活状态 政治话语 80后 
春树《北京娃娃》与菲茨杰拉德作品中“青春梦”的映射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113-114,共2页张悦 
《北京娃娃》里面有一个"动力密码",这个密码充满孤独扭曲的含义,同样是隐藏起来的。《嚎叫》里有一句"我想‘嚎叫’"就是来自这篇长诗,"青春嚎叫"这个词语有互文和谬性的意义,"捂住双耳尖叫"有两层含义,既是倾听又是尖叫,既是...
关键词:《北京娃娃》 青春梦 菲茨杰拉德 《嚎叫》 映射 作品 春树 密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