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派文学

作品数:26被引量:7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甘文平张卫中刘林楷王晓凌苑香红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外语学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纳博科夫的笔端玩偶:替身与面具
《世界文化》2018年第5期29-32,共4页王海青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路先锋,被称为美国后现代派文学的俄罗斯大叔。他以对小说体裁的成功颠覆和其鲜明的后现代性而享誉文坛。
关键词:纳博科夫 后现代主义文学 面具 替身 玩偶 后现代派文学 20世纪 后现代性 
从春树《北京娃娃》论后现代派文学创作特征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7期91-92,共2页苑香红 
《北京娃娃》是春树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残酷青春小说",作为后现代文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后现代文学的特征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北京娃娃》 后现代派文学 创作特征 春树 后现代文学 青春小说 艺术特征 代表作 
美国文坛新崛起的“X一代”作家群——杨仁敬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4
《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1-7,共7页甘文平 
杨仁敬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成果有:专著《20世纪美国文学史》、《海明威传》、《海明威在中国》和《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合著)等;译著包括《比利.巴斯格特》、《紫色》、《杜宾的生活...
关键词:美国 “X一代”作家群 后现代派文学 小说 代表作 
悖谬与超越——对《洛丽塔》的创作动机“审美狂喜”之我见被引量:3
《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吴剑萍 
关键词:《洛丽塔》 审美快感 创作动机 后现代派文学 纳博科夫 艺术手法 文本解读 生命体验 叙事方式 
论西方后现代派文学的原始情结
《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1期170-173,共4页刘宁宁 
西方后现代派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原始情结 ,主要是宿命思想、泛性观念、非社会性的群体 (或个人 )意识。非理性主义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是西方后现代派文学得以揭示原始情结的理论根源和社会原因。对人类灵魂的探索和社会人文危机的揭示 ,...
关键词:西方 后现代派文学 原始情结 
20世纪俄罗斯后现代派文学概观被引量:9
《俄罗斯文艺》2003年第3期23-38,共16页亚.博利舍夫 奥.瓦西里耶娃 陆肇明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 后现代派文学 审美意识 叙述手法 艺术风格 语言 
多元与边缘:20世纪末的台湾文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古继堂 
到了 2 0世纪末 ,由于政治和思潮的多元化 ,台湾文学也趋于多元化。现实主义文学在新形势下又有新的崛起 ,后现代派文学在台湾形成一股潮流 ,高山族文学在现代文明的带动下得到明显的提高 ,“文学台独”在政治势力的庇护下公开登场。与...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 后现代派文学 多元化 20世纪末 台湾省 台湾文学 “边缘”文学理论 
论“先锋派俗文艺”的艺术特色及其当代性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13-16,共4页刘林楷 
“先锋派俗文艺”是当代美国新潮文学运动中的主流之一 ,是对现代派文学和后现代派文学的继承和超越。其艺术特色表现为 :将现代派和后现代派以前卫艺术方式为特征的创作手法与以大众和流行为创作土壤与对象的当代大众文化的创作追求融...
关键词:先锋派 文艺 当代性 创作追求 后现代派文学 文学运动 异类 反映 自由 超越 
后现代派文学与新西兰作家珍妮特·弗雷姆
《外国文学》2000年第5期20-25,共6页王晓凌 
本文以体现 2 0世纪下半叶文学创作新观念的后现代派文学为着眼点 ,论述新西兰作家珍妮特·弗雷姆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 ,以其特有的新颖与怪诞主导了新西兰小说创作的新潮流。
关键词:后现代派文学 不确定性 内在性 美学特征 创作风格 
先锋神话的解构:重释先锋小说的性质与实践意义被引量:2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130-134,共5页张卫中 
新时期先锋小说的解体至今已有十年 ,在一种比较冷静的氛围中应当能够看到 :先锋小说本质上是借鉴与模拟了西方的后现代派文学 ,而并非一种真正的创新与开拓。一些论者将其指认为后现代派 ,显然忽视了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传统与社会生活基...
关键词:文学评论 先锋小说 后现代派文学 借签小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