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大义章》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吴丹史经鹏张凯覃江解兴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学研究》《宗教研究》《法音》《中国佛学》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鸠摩罗什的一乘佛学思想——以《大乘大义章》中关于阿罗汉授记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普陀学刊》2016年第1期126-139,共14页张敬川 
慧远与鸠摩罗什间关于阿罗汉授记问题的问答,主要涉及到声闻乘的教义与《法华经》一乘思想的分歧。慧远以业感缘起理论为支持,认为凡断尽烦恼,则必无受生之理。因此对阿罗汉授记成佛的教义有所疑惑。鸠摩罗什认为,无论是阿罗汉还是法身...
关键词:鸠摩罗什 阿罗汉 授记 一乘 三乘 
论庐山慧远的法身思想
《中国佛学》2014年第1期197-217,共21页张凯 
本文试图动态地探讨东晋庐山慧远的法身思想并突显其在中国佛学思潮转向中的理论意义。鸠摩罗什入关后《大智度论》的译出,使中国学僧首次接触到了较为详细的印度佛身理论。庐山慧远正值此世,较早学习了《大智度论》,并就佛身理论中的...
关键词:庐山慧远 鸠摩罗什 法身 《大乘大义章》 
《大乘大义章》之法身观及其思想史意义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14年第11期10-13,共4页王宝坤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前后秦佛教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大乘大义章》是后秦时期鸠摩罗什与慧远关于佛教大乘义理探讨的通信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以佛法身思想的讨论最为全面深入。鸠摩罗什关于法身思想的解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思想史意义。罗什法师对法身的回答,首先是站在大乘的立...
关键词:鸠摩罗什 大乘大义章 法身 思想史 
《大乘大义章》中慧远法身思想探析被引量:2
《五台山研究》2013年第4期20-26,共7页张凯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92326234)
鸠摩罗什入关后《大智度论》的译出,使中国学僧首次接触到了较为详细的印度佛身理论。庐山慧远正值此时,较早学习了《大智度论》,并就佛身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法身"存在的诸多疑问求教罗什。在两人的书信集《大乘大义章》中,慧远将法身理...
关键词:慧远 鸠摩罗什 法身 《大乘大义章》 
诸法实相与无性法性:从《大乘大义章》看鸠摩罗什对庐山慧远本体论思路的批判被引量:4
《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139-144,共6页覃江 
前辈学者的研究已经指出庐山慧远对大乘般若实相的理解是一种实在的法性论。本文通过对《大乘大义章》中庐山慧远本体论思路的梳理,以及鸠摩罗什对其思想的批评,展示了本体论思路与实相论思路的各种歧异,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本体论...
关键词:鸠摩罗什 庐山慧远 实相 法性 本体论 
论鸠摩罗什的大小乘观——以《大乘大义章》为中心被引量:2
《理论界》2012年第6期86-88,共3页史经鹏 
中国佛教一直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的代表。鸠摩罗什在姚秦时代传译了大量的大乘佛教经典,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那么,鸠摩罗什本人的大小乘观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呢?通过综合研究鸠摩罗什的生存环境及其在《大乘大义章》中...
关键词:鸠摩罗什 大小乘观 小乘阿毗昙 
《大乘大义章》与印度佛教中国化
《铜陵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吴丹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玄佛交融下中国本体论的构建和发展>(编号:09SJB720012)阶段性成果
《大乘大义章》是研究罗什与慧远佛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印度佛教思想和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著作。《大乘大义章》显示出罗什与慧远在佛学思想上的差别,同时也反映出中印佛教文化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预示着印度...
关键词:《大乘大义章》 罗什 慧远 印度佛教中国化 
“极微论”与反“极微论”--以罗什与慧远在《大乘大义章》中的讨论为中心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25-27,共3页吴丹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玄佛交融下中国本体论的构建和发展”(项目编号:09SJB720012)的阶段性成果
在《大乘大义章》中,慧远与罗什对"极微"的不同理解,不仅表现出二人不同的宇宙观、本体论,也显示出印度佛学传入中国后,中观学说与"极微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下的交锋、以及在印度佛学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佛教学者对于"毕竟空"的理...
关键词:慧远 罗什 极微论 毕竟空 
《大乘大义章》的时间界定及慧远的问题意识被引量:1
《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142-169,共28页史经鹏 
《大乘大义章》是由慧远与鸠摩罗什的书信往复问答辑佚而成,现存十八章。①关于慧远与鸠摩罗什开始通信交好以及进行问答的时间,中日佛教学界在佛教通史或专门研究中都提出了自己的论点。最近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是日本学者远藤祐介先生...
关键词:研究 大义 意识 问题 题意 时间 通史 
慧远的“法身”思想及意义——以《大乘大义章》为中心被引量:2
《法音》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吴丹 
东晋时期,长安和庐山是我国两大佛教中心,鸠摩罗什和慧远分别是当时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佛教巨子。慧远和鸠摩罗什保持联系十多年,使南北两地佛教学术频繁交流,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当时佛教的流传,而且对于尔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学派和宗...
关键词:慧远 大乘 大义 法身 中国佛教 鸠摩罗什 东晋时期 问题讨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