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

作品数:100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郭良鋆常青熊晓平布和朝鲁苏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复旦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书画家高济民 心怀禅意的第十九阿罗汉
《城市地理》2024年第8期121-124,共4页蔡雨轩(采访/供稿) 高济民(受访) 
对话高济民1.您出生于陕北榆林佳县,家乡在您心中是怎样的印象?黄土地的滋养对您的艺术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我在1939年出生,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的父亲以自幼所习的中医知识悬壶济世,既开医馆救死扶伤,又办私塾教育救国。母亲是一位...
关键词:艺术人生 悬壶济世 中医知识 私塾教育 陕北榆林 家庭妇女 黄土地 救死扶伤 
五百罗汉源流小考
《紫禁城》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郭威 
罗汉这个词语,是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佛教词汇之一。一提到这个词语,大家第一想到的,大概就是佛教美术中习见的那些阿罗汉本尊。但如果说到罗汉一词的其正含义,可能又让人不能那么确切地回答明了。那我们就直溯本源,看看这个词语究竟何指。
关键词:五百罗汉 佛教美术 阿罗汉 词语 
西行路上说小妖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3年第7期61-62,共2页陈大康 
易被人忽略的小妖在《西游记》中数量最为庞大,狮、象、鹏三怪手下就“共计算有四万七八千”,狮驼城中小妖汇成的恶气冲天,悟空见了也“吓了一跌,挣挫不起”。狮、象是文殊、普贤的坐骑,大鹏与如来有点亲谊,他们三人出马足以收服三怪,...
关键词:阿罗汉 如来 《西游记》 
佛教常识答问
《佛教文化》2022年第3期120-123,共4页赵朴初 
问:汉族佛寺中常见到十八罗汉像,那是什么人?答:应当是十六罗汉(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又称十六尊者)。据经典说,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付,不人涅架。公元二世纪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更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
关键词:佛教常识 玄奘法师 师子国 法住记 十八罗汉 阿罗汉 十六罗汉 斯里兰卡 
汉传佛教·阿罗汉
《美文(上半月)》202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文Arhat的音译,又称“阿罗”。小乘佛教将罗汉当作最高果位。罗汉从小乘的自我解脱目标中走出来之后,担负起大乘赋予的护法之大任,佛教中的罗汉队伍迅速扩大,从四大罗汉后,又涌现出十六、十八、五百、八百等...
关键词:玄奘法师 小乘佛教 法住记 十六罗汉 吴越 烟霞洞 
淳菁阁的诗笺(二)
《世界文化》2022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刘运峰 
(三)罗汉笺在鲁迅和郑振铎编的《北平笺谱》中,收录了淳菁阁刻制的16幅罗汉笺。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译自梵语,意即应供,当受众生供养。在大乘佛教中,罗汉是次于佛、菩萨的第三果位;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佛弟子可以修行到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大乘佛教 佛弟子 小乘佛教 (二) 阿罗汉 梵语 郑振铎 修行 
阿罗汉草
《风流一代》2021年第34期49-49,共1页沈嘉柯 
立冬,午后,去离家最近的九峰山森林公园散步。出门沿着东湖晃晃悠悠,芦苇泛白,水光澄澈,植物繁茂,除了香樟、芦苇和木棉、山茶,还有一丛一丛的狗尾巴草。在江汉平原,这草太常见。小时候应付考试,就知道“良莠不齐”这个词,动不动就会考...
关键词:狗尾巴草 读秀 会考 江汉平原 
原始佛教“正法律”的基本特色及启示
《法音》2020年第1期37-38,共2页杨荔薇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传佛教禅法及其当代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XZJ005。
原始佛教是指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及其亲炙弟子传承时期的佛教,时间约为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涅槃后不久,五百大阿罗汉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了第一次结集,将各自从佛陀所闻的"法与律"结集成经、律。经典中将释迦牟尼...
关键词:原始佛教 摩揭陀国 律法 戒律规范 阿罗汉 王舍城 释迦牟尼 
初期中国佛教判教思想的展开
《佛学研究》2018年第2期177-187,共11页菅野博史 张文良 
一、中国佛教判教思想形成的必然性一方面由于中国佛教徒没有关于印度佛教历史展开的正确知识,另一方面也由于无论大乘经典还是小乘经典都以'如是我闻'开头,这使得中国佛教徒都认为大小乘经典都是由释尊直接所说(如下所述,也有个别例外)...
关键词:《般若经》 《涅槃经》 《法华经》 阿罗汉 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 
吕凤子的艺术人生与百年大展的相关思考
《书与画》2018年第2期32-35,共4页陈娅 
人们初次接触吕凤子的艺术,感觉总是十分微妙。那些夸张拖曳的书体、莫可名状的题款,抑或是隐晦艰涩的佛经书法,佝偻的长者、丰润的仕女的绘画,构成了宛如镜花水月一般高处不胜寒的视觉体验。然而这位求学于世纪之交、成名于民国初年,...
关键词:吕凤子 高处不胜寒 现代中国画 中国美术史 艺术人生 书体 视觉体验 江苏省美术馆 仕女画 阿罗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