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品数:427被引量:38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学昕王艳荣刘春玲孙新媛李红秀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额尔古纳河右岸》: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消亡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4期55-57,共3页余平 
还没有一部小说,能让我如此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想为她写下点什么;还没有一部小说,能让我如此游移不定,不知道该为她写些什么。第三次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内心虽有按捺不住的悸动,却又仿佛不是我所掌握的语言能够精确表达出的情感...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 茅盾文学奖 迟子建 小说语言 鄂温克人 游移不定 丛林中 
唯美与诗意:自然、人性与死亡的三维耦合之美——评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0X期58-58,共1页孟祥佳 
迟子建的作品对东北充满异域风情的自然环境、人性善恶,以及民族沧桑历变进行了充满灵性的描写。《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我们从中领略到东北土地上另一种异域风情。在那个郁郁葱葱的原始大森林中,我们读到了美丽的大自然、纯真的...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 人性 死亡 
《额尔古纳河右岸》“爱”的意蕴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7期28-29,31,共3页张丽园 吴佳昕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的是一个少数民族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不仅是一段民族的历史,还是一段由'爱'编织而成的历史。然而现代学者大多把研究焦点集中在这部小说深刻的文化人类学思想以及浓厚的史诗性品格上,对其中所蕴...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大自然 民族文化 鄂温克族 希楞柱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Z期70-70,共1页孙新媛 席宇 
萨满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宗教,在北方民间流传甚广。《额尔古纳河右岸》向我们展示出萨满教的魅力与神秘,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萨满教神歌的研究分析进入萨满教。
关键词:萨满教 神歌 泛神崇拜 
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X期15-15,17,共2页王玉玲 
西安培华学院2014年校级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PHKT20140737
迟子建的小说和散文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对迟子建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对该类形象较深层次的生存及精神层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对其小说中的女性...
关键词:迟子建 小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 女性形象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化主题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0X期48-48,50,共2页张文佳 
文学总是美丽的,文学能够将我们带进不同的国度,向我们展现不一样的美丽。跟随迟子建一同走进《额尔古纳河右岸》,体验鄂温克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感受原始生态的和谐,反思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中的悲凉与无奈。本文着重讲述了迟子建的...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民族 萨满文化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X期11-11,13,共2页邹均 
迟子建是来自"白山黑水"的温情女作家,她总是以女性对自然的格外关注来书写东北大兴安岭那片原始古朴的风貌,同时对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进行反思。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长篇小说里,迟子建通过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这个女性视...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对立性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29-29,共1页尤一 
迟子建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铺开了一幅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画卷。在作者其对深刻的主题意义阐释上我们获取了几个对立矛盾的线索。本文在对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一探讨总结呈现于作品中的对立因素,以期望更...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主题研究 阐释 
古老民族的现代隐忧——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2X期10-10,共1页张彤霞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著名作家迟子建一部描述东北鄂温克族历史变迁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温情的笔调,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这一古老民族的兴衰历程。本文将阐述现代文明进程对鄂温克族生存带来的种种影响,并探讨在这种...
关键词:鄂温克 现代性 隐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