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

作品数:44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学纯高原储建明高群郭长德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淮南联合大学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雨花(青少刊)(逗号)》《五台山》《中文自修》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徘徊于形式与图像之间——《废墟》系列作品评析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赵梦玥 
为了分析符号学与图像学在油画领域平衡运用的艺术特点,以《废墟》系列作品为例,对其融合形式与图像的特征做出评析。通过观察《废墟》系列作品以及阅读文献,总结了西方现代主义对画家艺术观念的影响,并从作品中追溯画家的历史与优秀传...
关键词:图像 形式 废墟 
访谈:永在和不复存在
《花城》2018年第2期177-178,共2页何平 冰逸 
何平:你的创作游走在书法、绘画、电影等各种“艺术”之间。这种游走状态是意识到各种不同“艺术”局限之后的扩张,还是天性不安分的好奇心驱动使然?“诗”之《废墟的十二种哲学》(后简称《废墟》)是如何在这种游走中生长,并获得...
关键词:《废墟》 电影脚本 “艺术” 好奇心 “诗” 
基于传统艺术中的当代艺术创新——以80后年轻艺术家引发的思考
《今传媒》2018年第4期163-164,共2页全莉 
真正经典的艺术不存在消亡,也不会因时代而改变,它诉诸于人先天具有的审美共同感,而非不同时代下的人的审美偏好和现实需求。本文着重选取了当代中国一位约翰·莫尔奖获得者——80后年轻艺术家雷绍文的水墨作品,通过对作品涌现出的新特...
关键词:《废墟》 山水 传统水墨艺术 创新 
坚守在文化命脉上的散文园地——2017年《岁月》散文综述
《岁月(原创)》2018年第3期90-96,共7页王克难 
人和人的相处需要缘分,一个作者与一个刊物的相处,也是需要缘分的,笔者与《岁月》结缘于2000年,自己的一篇散文《废墟》被《岁月》从一个论坛选走,从此一直陪伴着《岁月》,从岁月论坛到《岁月》月刊,看着文学新人在《岁月》得到成长,心...
关键词:《岁月》 散文 综述 园地 文化 《废墟》 缘分 作者 
《废墟》个性化导读与训练
《初中生学习指导(七年级博览版)》2017年第3期44-46,共3页孙晓利 
提到古人留下的废墟,喜欢四处游览的人们都能从记忆中找到一些印象:一条古巷、一截城墙、一处石窟……它们或显赫于繁华都市里,或散落在荒草乱冢间,或孤立于戈壁荒漠中,或招摇在青山绿水畔。这些在观光客眼中不同的风景,却能让余...
关键词:《废墟》 个性化导读 训练 余秋雨 历史 
先锋山穷水尽了吗?
《大家》2016年第3期4-5,共2页耿占春 
《五食记》和《废墟》似乎处在小说的两极,一端是笔记体小说,一端是散文化的叙述。前者倚重的是民间故事,浓缩、简约而机智,一种充满玄幻的快节奏极简化的叙事,从六朝志怪延续至近世;后者则是现代主义小说的类型,对日常化的破碎...
关键词:笔记体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废墟》 六朝志怪 快节奏 叙述者 散文化 日常化 
主编絮语
《大家》2016年第3期208-208,共1页陈鹏 
坚守,一直是《大家》强调的文学品质之一,本期“先锋新浪潮”两篇小说令人欣喜,无一不彰显了守望的力量、坚持的难能;《五食记》以食物讲述人生,《废墟》用凋敝丈量世界,两种写法相去甚远却又有着隐秘的内在联系,不难窥见年轻一...
关键词:主编 《废墟》 “方法论” 文学品质 《大家》 写作者 世界 
《废墟》修辞化语境中文学语言的非常规选择
《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6期70-72,共3页郑子娴 
从认知的视角来探讨语篇生成的修辞化解释和审美交流,特别是在不同语境下的文学语言的非常规选择,对今天语文教育注重于悟性思维和对话再现,有更为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下面主要从修辞化语境这一视角来探讨余秋雨《废墟》对文学语言的非...
关键词:修辞化语境 文学语言 语用主体 
充满生命的渴望与期待——沈苇的诗《废墟》赏析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2015年第2期12-13,共2页李汉超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生命,才能享受美好,刨造美好。生命没有了,一切也没有了,如同一棵树,当它的生命停止的时候,它的包括绿在内的美丽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一座城池,当它成为废墟的时候.它的繁华和灿烂也就不复存在了。古今中外...
关键词:《废墟》 生命 赏析 沈苇 期待 著名学者  美好 
彷徨里的坚守——朱英诞诗歌《废墟》解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92-94,共3页欧阳文婧 
作为"废名圈"诗人里的一员,朱英诞笔耕一生,作品颇丰。《废墟》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艺术和独特的创作技法。解析《废墟》,可以将这首小诗从历史的湮没中凸现出来,再度被审美,让读者了解《废墟》中的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技法...
关键词:朱英诞 诗歌 《废墟》 解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