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品数:2174被引量:179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曾小霞潘定武胡继明汪春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搜神记》取材《汉书》考辨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6期5-10,共6页张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引书考辨”(17BZW085)
《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是从前人典籍中撷取素材,取自《汉书》的篇目最多,达28篇。从文字异同上看,只有少数篇目完全相同,多数有所删减或概述其意。内容上,取材篇目集中于《汉书·五行志》,而且都是“异事”,没有“灾害”事件,这与干...
关键词:《搜神记》 取材 《汉书·五行志》 
金泽本《群书治要》对《史记》《汉书》校正十三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年第4期50-54,共5页侯健明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为二书的权威整理本,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校勘方面难免仍存在一些可商之处。以日藏金泽文库古写本《群书治要》所征引的《史记》《汉书》与中华本比勘,校正异文十三则,以求为今天"二十四史"的...
关键词:金泽本 群书治要 史记 汉书 校正 
论《史记》《汉书》对“西夷”认知的差异被引量:2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5期81-87,共7页龚伟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重点资助项目"汉代的西夷观--以<史记><汉书>为中心"(BSYB18-02)成果
《史记》《汉书》同载张骞出使西夷西的史事,然而两书在文本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地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传写讹舛、文义无关的窜改",另外就是《汉书》有意修改。对于《汉书》有意修改的地方,详加分析,也可以分为两类。...
关键词:《史记》 《汉书》 “西夷” 认知差异 
“外人”解诂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3期96-98,F0003,共4页尉侯凯 
《汉书》丁外人,顾炎武认为"外人"非人名,当为外夫之义。陈直先生通过新出简牍和印章材料,否定顾氏的观点,指出"外人"在汉代用为人名十分普遍,至为精确。然而,陈直先生将"外人"解释为"关外人",尚可商榷。通过分析肩水金关汉简及汉代印...
关键词:《汉书》 外人 肩水金关汉简 他人 
时代语境与古籍诂正——《史记》《汉书》诂正三则被引量:2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年第6期88-92,102,共6页肖代龙 
理解古籍,若脱离时代背景及具体语境,其含义往往游移不定。《史记》《汉书》中"非吏比者""文无害""百二""十二"四词自南北朝以来出现了诸多解说,究其根源,即在于此。"非吏比者"当是"非"和"吏比者"并列的两个词语,同时修饰三老和北边骑士...
关键词:非吏比者 文无害 百二 十二 语境 诂正 
《汉书》景祐本校语写入时间考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4期38-42,共5页张海峰 
《汉书》景祜本卷内有朱墨两色手写校语,瞿镛认为是明代周迂叟录自南宋庆元间刘元起刊本,张元济从之,以景祜本《汉书》为底本影印百衲本时,将手写校语一并删削。对校发现,手写校语不出自刘元起本,避宋讳,当是北宋人所写。手写校语有相...
关键词:汉书 景祐本 刘元起本 宋祁 
《汉书》颜师古注引方志考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2期46-52,103,共8页李广龙 
《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行世不及百年,已见难读。魏晋以降、迄至隋唐,名儒之后颜师古为其作注,征引古籍达百余部,且多为亡佚之书。笔者以此为对象,对其中所引方志书目加以辑释。
关键词:《汉书》 颜师古注 方志 考证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被引量:6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5期40-52,共13页汪春泓 
本文根据古人所揭示的刘向、刘歆父子与今本《汉书》的关联为线索,从楚元王家族后人多身居"宗正"之职,以及刘辟彊、刘德之政治生涯,再联系向、歆父子参与的朝廷纷争,以观此种身份、立场所导致的,在今本《汉书》中的某些印记,从而更清晰...
关键词:《汉书》 刘向 刘歆 班固 
《史记》、《汉书》正误一则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3期53-53,共1页董树利 
《史记》、《汉书》中都有“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一语,如淳与师古对其解释各不相同,而且两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之句读也有差异。
关键词:《史记》 《汉书》 正误 
《史记》《汉书》校读札记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35-38,共4页周俊勋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史书、但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两书均出现了一些讹误。本文通过对它们相关部分的比勘,校读出厂两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分析了致误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两部书进行古籍研究和整理工作。
关键词:<<史记>> <<汉书>> 校勘 误校 原因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