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心》

作品数:320被引量:2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洪祥林如心须利华花娟刘彤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四川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自我追寻之旅——《黑暗的心》中的视角越界解读
《世界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461-467,共7页张雪 
约瑟夫•康拉德是从维多利亚时期过渡到现代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象征主义和悲剧特征而闻名,其中《黑暗的心》是最为著名的一本。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叙述技巧、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以及其他主...
关键词:《黑暗的心》 叙述视角 视角越界 
重塑世界主义人类精神关怀的呼唤:康拉德《黑暗的心》
《今古文创》2022年第41期54-56,共3页唐文颖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是一部具有鲜明殖民主义书写特征的经典作品,以往许多研究者都借助殖民主义的理论内涵对其进行了充分地解释和说明。本文则试图从世界主义的角度,超越“殖民”与“被殖民”的殖民主义视角,分析小说中矛盾的语...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 世界主义 殖民主义 
语象叙事与视觉寓言——再论《黑暗的心》主题的呈现方式被引量:2
《外国语文》2020年第5期27-32,共6页王欣 陈凡 
小说《黑暗的心》是用语言构图呈现立体画面和空间场景的伟大作品。因为文字的局限在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用语言构图是对这一缺憾的弥补和超越。康拉德用描摹、并置、拼贴、延展的方式描绘的泰晤士河和刚果河的地理景观所形成...
关键词:语象叙事 视觉寓言 黑暗的心 
帝国扩张理想的建构、幻灭与救赎——《黑暗的心》中的“追寻”主题
《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62-64,共3页郭子桢 
帝国主义通过修辞与地理,建构了一套"话语—权力"体系,将殖民扩张行为合理化、正义化。本文将康拉德中篇小说《黑暗的心》的叙事线索概括为马洛的精神追寻过程,通过马洛对帝国扩张理想的追寻与幻灭,揭示出殖民罪恶的根源不仅是个体道德...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 后殖民主义 审美现代性 
“一个太美丽的世界”?——从《黑暗的心》看维多利亚时期的“分离领域”之说被引量:1
《国外文学》2018年第3期107-114,159,共8页黄伟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英国维多亚时期文学中的‘家庭’政治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8XJC752002)资助;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WLWS2015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建立在性别分离基础之上的"分离领域"之说是维多利亚时期家庭观念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也构成了学界阐释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重要理念框架。事实上,如果回到维多利亚时期的语境下,就会发现,无论在作家笔下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学说都充...
关键词:《黑暗的心》 维多利亚时期 “分离领域” 文化资本 家庭空间 
论《黑暗的心》中的身体意象与身体的政治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8,共8页查日新 
身体在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构成了复杂的身体意象。这些意象使身体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实体,而是经由权力的介入被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印记,并作为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交锋的一个特定的场域出现。身体不再是自在的存在,而是被寄居其...
关键词:《黑暗的心》 权力 身体意象 身体的政治 
从生态伦理视角看《黑暗的心》被引量: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8,共8页查日新 
本文以生态伦理视角来审视康拉德《黑暗的心》中非洲的"原始"对欧洲"文明"的扰动,以及探讨非洲因素如何在强加的殖民空间中坚持自己的言说来还原所谓的地理想象。原始非洲构成的生态共同体表现出生态伦理的正义性,以自己的方式迫使殖民...
关键词:《黑暗的心》 生态伦理 地理想象 原始 殖民空间 死亡 
符号“嬉戏”背后的“亵渎”——析《黑暗的心》中符号“嬉戏”的批判意义
《当代文坛》2013年第6期99-104,共6页查日新 
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文字与文字在语言空间营造的"嬉戏"和产生的"亵渎"效果,使西方世界的庄严、文明、权威消失了,代之以荒诞、堕落、否定。小说文本中,欧洲、非洲、基督教、文明、原始、自然、政治、霸权这些宏大的事...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 嬉戏 符号 多元文化批判 
镜中追寻--论《黑暗的心》的身份认同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200-203,共4页李晓虹 季峥 王晓路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马洛和库尔兹的关系一直是批评家讨论的焦点,本文拟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分析和解读他们的关系——马洛寻找和拯救库尔兹的过程也是其寻找和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
关键词:拉康 镜子阶段 身份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