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骥

作品数:27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姚小鸥杨树增王克家郭杰赵敏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国诗歌研究动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纵横》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被引量:1
《博览群书》2018年第10期101-103,共3页刘怀荣 
人之相与,志趣相投固不可少,但冥冥之中,缘分似乎也无处不在。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与陈桐生兄初次见面的情形,那是1989年的秋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楼前的路上相遇,他身着浅色衣装,儒雅谦和,神采飞扬,让我由衷地有一...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文学史 陕西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陈桐生 研究生 亲近感 杨公骥 
永远不向自己妥协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2017年第11期63-63,共1页郭斌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短短几十个字,便是我们熟知的“夸父逐日”的故事。文学史家杨公骥先生认为,这则故事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
关键词:妥协 夸父逐日 文学史家 才能 杨公骥 时间 故事 竞走 
文学批评的思想家原则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8期41-45,共5页傅道彬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研究渐渐表现出"学术凸显,理论淡出"的倾向,缺少了问题意识和思想深度,陷入技术式的细碎枝蔓的流弊。本文以杨公骥先生的学术思想为切入点,主张思想家原则是文学批评的第一原则,离开了理论的创新和指导,所谓批评...
关键词:思想家原则 杨公骥 问题意识 知识小贩 理论锋芒 
纪念杨公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390-390,共1页
纪念杨公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2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举行。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发起并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诗歌研究 姜亮夫 首都师范大学 创造性成果 生平事迹 文学史家 东北 
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 端正学风——学术个案《公莫舞》研究之研究被引量:1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11,共11页叶桂桐 
论文对以《公莫舞》为代表的汉魏六朝"声辞杂写"乐府古辞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的介绍,在《汉〈巾舞歌诗〉试解》、《论〈公莫舞〉非歌舞剧演出脚本》的基础上,对杨公骥先生认为《公莫舞》是歌舞剧演出脚本的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学术个案 公莫舞 杨公骥 学风 
《巾舞歌辞》研究方法辨析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12年第2期137-145,共9页姚小鸥 王克家 
《巾舞歌辞》的文辞自东晋以来即不复可辨,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尝试对其进行解读,其中逯钦立、杨公骥二先生的研究最具代表性。逯钦立先生以道曲曲谱为破解《巾舞歌辞》的模本,将"声曲折"与道曲之谱相联系,以析出《巾舞歌辞》中的声字,...
关键词:巾舞歌辞 戏剧科仪本 曲唱本 逯钦立 杨公骥 
杨公骥《中国文学》(第一分册)的注释特色
《文艺评论》2011年第6期91-94,共4页姚小鸥 孟祥笑 
杨公骥教授(1921—1989年),河北正定人,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著作涉及考古学、训诂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哲学、文艺学、民俗学等各个方面,①《中国文学》(第一分册)②是他在文学史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关键词:《中国文学》 杨公骥 代表性著作 中国文学史 注释 大学教授 语言哲学 社会科学家 
杨公骥的学术风范
《读书》2011年第11期36-45,共10页郭杰 
在中国学术界,杨公骥先生以其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卓越成就而享誉学林,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中国文学》(一九五七)、《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一九六二)等书,都是以中国古代文学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内在规...
关键词:杨公骥 学术风范 中国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学术界 发展演变 内在规律 
杨公骥教授——一位始终不渝追求真理的学者
《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1-13,共13页杨树增 
杨公骥生于国难时期,青少年时就奔赴延安寻求救国真理。后来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在文学、史学、哲学诸人文社会学科,尤其在中国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用他的人格与学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他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杨公骥 战士 学者 教育家 
学术芳草园中的树兰滋蕙——杨公骥教授研究生培养理路举要
《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14-21,共8页李炳海 
杨公骥教授在研究生培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自己系统的理念和路数,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他立足于学术前沿对研究生进行方向导引,在形象思维、性本能等问题上及时作出了正确有力的回应,使学术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他采用广博与专精兼...
关键词:杨公骥 研究生培养 理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