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热证

作品数:16被引量:8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于强张西波张国骏袁红霞崔乃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中医》《天津中医药》《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缪希雍化裁竹叶石膏汤法临证经验探析被引量: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年第24期106-108,共3页陈倩清 王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6YJC870016,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下中医医案类古籍文献的研究)。
缪希雍外感病论治重视阳明,认为“三阳证中,往往多带阳明”,化裁竹叶石膏汤,石膏为君,配以知母、麦冬,用药寒凉速解阳明邪热之余不忘处处顾及脾胃、固护津液;同时,加减配伍以治阳毒发斑、疟疾、痧疹,宗仲景之法而不拘泥古方,灵活变通,...
关键词:竹叶石膏汤 缪希雍 阳明热证 临证经验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不寐少阳阳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1505-1510,共6页梁露 肖纯 
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粤中办函[2020]1号)。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脑卒中)后不寐(失眠)少阳阳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不寐少阳阳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大柴胡汤加...
关键词:大柴胡汤 脑卒中 失眠 中风后不寐 少阳阳明热证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 
论白虎加人参汤证被引量:4
《河南中医》2022年第3期325-327,共3页王明炯 王润鹏 欧阳峰松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校级重点学科科研项目{长医研[2016]3号}。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强调:"口燥渴、心烦、欲饮水,""欲"提示患者并未真正饮水。《金匮要略》言:"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有湿证。湿证形成原因有外因和内因,...
关键词: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热证 湿证 暍病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白虎汤加减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中国乡村医药》2021年第22期27-28,共2页肖琦 钱雄 陆玉廷 李宗起 
白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有辛寒清热之效。方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用于阳明热证,临床常为一派气分热盛的症状,如大热、大汗、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等表现。但常因阳热亢盛,而汗出过多,气随汗泄,皮肤疏松,故在一...
关键词:验案举隅 阳明热证 脉洪大 张仲景 背恶寒 恶热 此方 热邪 
阳明热证辨析被引量:9
《辽宁中医杂志》2021年第3期53-55,共3页张迪 常诗荃 孙建鑫 马胜锁 杨冰 林浩铭 谢美景 黄美娜 李鑫 景贝 郑雅纯 史惠媚 赵国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4404)。
该文在认真研读《伤寒论》原文基础上,对阳明热证进行辨析,认为阳明热证可从三焦分治。热郁上焦的栀子豉汤证,以烦躁、发热、失眠、嘈杂为辨证要点。热盛中焦,可辨证使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证以发热、恶热、脉(浮)滑为辨证要...
关键词:阳明热证 栀子豉汤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猪苓汤 
从白虎汤案浅析曹颖甫诊治阳明热证的思路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年第32期67-68,共2页许生 谭颖颖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16JK120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6JM8049);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15-JC002)
曹颖甫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派医家,他秉承《伤寒论》的学术思想,结合临床实践,考验实用,擅发前人之未发。曹颖甫不但继承了张仲景白虎汤的临床应用,且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进行加减化裁使用。通过分析《经方实验录》中曹颖甫谴白虎汤案1...
关键词:白虎汤 曹颖甫 阳明热证 诊治思路 
白虎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0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吕邵娃 苏红 郭玉岩 孙爽 杨大宇 李永吉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816736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新人才基金项目:No.2012
经文献检索和查阅相关书籍,查找了近30年来国内外白虎汤的相关研究,文献研究结果表明,白虎汤是"寒剂之祖方",用于治疗阳明热证和气分热证,解热效果显著,并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下调炎症因子。同时,文献研究结果也提示:白虎汤作为极具代表...
关键词:白虎汤 伤寒论 药理作用 热证 阳明热证 气分热证 清热泻火 除烦生津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明热证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1期127-129,共3页于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阳明热证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体温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73例阳明热证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组...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阳明热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伤寒论》六经发热特点浅释被引量:5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许华 张雪丽 张静 
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理论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的规律加以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并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和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措施,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
关键词:发热/诊断 伤寒论 太阳伤寒 阳明热证 六经辨证 儿童 
周铭心教授运用栀子豉汤的经验被引量:1
《新疆中医药》2010年第2期21-23,共3页任晓红 陈怀科 周铭心 
周铭心教授以治疗疑难病见长,临证运用栀子豉汤灵巧化裁,颇具匠心。栀子苦寒,入心、肝、胃、三焦经,长于清泄郁热,解郁除烦,可导火下行,降而不升。淡豆豉辛甘,其气味轻薄,入肺、胃经,善于解表宣热,和胃气。栀子豉汤两药相须...
关键词:栀子豉汤 《伤寒论》方 临证运用 解郁除烦 相须为用 太阳表证 诊治不当 阳明热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