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氮共渗

作品数:25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相关作者:陈忠博周潘兵周浪冯安华牛红志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湖南大学燕山大学华东冶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铝加工》《金属热处理》《工具技术》《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渗氮+氧处理处理工艺被引量:1
《热处理》2019年第2期60-61,共2页薄鑫涛 
渗氮过程中氧的加入大致有三种方式:渗氮前预氧化、渗氮后氧化、氧化渗氮同时进行(氧氮共渗、氮氧共渗)。1预氧化渗氮(预氧化催渗气体渗氮)气体渗氮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但周期太长,人们不断努力探索新工艺,以缩短周期,预氧化就是其中的一...
关键词:预氧化处理 气体渗氮 工艺 38CRMOAL钢 氧化物薄膜 氧氮共渗 Fe3O4 短周期 
W6Mo5Cr4V2钢和H13钢的氧氮共渗组织与工艺被引量:1
《热加工工艺》2010年第14期135-137,共3页周琳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ZS062-B25-025)
用滴尿素溶液的方法对W6Mo5Cr4V2钢进行氧氮共渗处理和在氨气与水蒸气环境中对H13钢进行氧氮共渗处理。利用SEM、XRD、显微硬度计和数码相机等研究氧氮共渗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两种氧氮共渗工艺均可在两种钢表面形...
关键词:W6MO5CR4V2钢 H13钢 氧氮共渗 
氧氮共渗处理工艺实验研究被引量:3
《热加工工艺》2008年第8期78-79,共2页赖健 
为克服氮化处理工艺周期过长的缺点,对"氧氮共渗"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过程分3阶段:①通N2换气,后期加入少量NH3;②通NH3和O2,O2流量为40~240ml/min,氨分解率控制在18%~30%;③继续通入NH3和O2,NH3的分解率控制在35%~60%。结果表明...
关键词:热处理工艺 氧氮共渗 实验研究 
高速钢氧氮共渗与渗氮后氧化的组织与性能比较被引量:13
《金属热处理》2007年第5期27-30,共4页周潘兵 周浪 陈忠博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计划资助项目(地方02077)
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防锈性湿热试验等方法对比研究了W6Mo5Cr4V2高速钢经氧氮共渗和渗氮后氧化处理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W6Mo5Cr4V2高速钢经氧氮共渗和渗氮后氧化处理都可获得具有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的渗层组织;氧氮共渗层的...
关键词:高速钢 氧氮共渗 渗氮后氧化 
专利专栏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专利 碳氮共渗 冷却设备 氧氮共渗 空气离子 黑色金属 制造方法 回火钢丝 淬火机 多介质 
氧氮共渗
《表面工程:英文版》2005年第6期13-14,共2页
氧氮共渗
《表面工程:英文版》2005年第5期14-15,共2页
关键词:氧氮共渗 化学热处理 表面处理 CMOS 电极 
氧氮共渗
《表面工程:英文版》2005年第4期15-16,共2页
氧氮共渗
《表面工程:英文版》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SY509-3-64 [篇名] Degradation and SILC effects of RPECVD sub-2.0nm oxide/nitride and oxynitride dielectrics under constant currentstress;SY509-3-65 [篇名] Effect of Microstructural Variables on the Erosion of Silicon...
关键词:氧氮共渗工艺 SILC 硅材料 恒流压力 等离子体 
氧氮共渗
《表面工程:英文版》2005年第2期14-16,共3页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oxynitrides made by ECR plasmas;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PECVD silicon nitride and silicon oxynitride dielectric for MIM capacitors;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on oxynitride thin f...
关键词:氧氮共渗 氮氧化硅 ECR等离子体 薄膜沉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