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使用不当

作品数:85被引量:10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周玲瑶张小青汪灵芝刘欣杨东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济宁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药物剂型知多少
《肝博士》2023年第5期51-52,共2页屈茹楠 
说到药品,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少人家里还配备了家庭小药箱,储备一些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是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护佑家人健康,也会造成一些危害,尤其是药物使用不当时。今天就从药物剂型着手,介绍下不同剂型的药物其正确...
关键词:药物剂型 不同剂型 常用药物 家庭小药箱 正确使用方法 双刃剑 伤痛 药物使用不当 
乱用药,肠道会“变懒”
《特别健康》2020年第12期55-55,共1页袁建伟 
肠道一旦“变懒”,蠕动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便秘。相关研究发现,使用两种以上导泻药的门诊患者中,约三成用了可能引起便秘的药物。这表明,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便秘。
关键词:导泻药 门诊患者 便秘 肠道 药物使用不当 
肠道“变懒”有因可循
《中国保健食品》2020年第11期19-19,共1页卜庆萍 
肠道一旦“变懒”,蠕动出现问题,很容易发生便秘。近期一项相关研究发现,在使用2种以上导泻药的门诊患者中,约有30%用了可能引起便秘的药物。这表明,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便秘。肠道“变懒”,有因可循。乱用泻药,肠道会过劳不少患者...
关键词:导泻药 过劳 门诊患者 便秘 女性患者 肠道 药物使用不当 害怕 
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保健文汇》2020年第10期3-4,共2页孙燕燕 
药物可以治病,同样,错误的用药也能够致病,甚至"要命"。所谓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尤其是对自身感受无法清晰表述的儿童。同时,儿童的器官比较稚嫩,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儿童家长一定要重点关注。那么,儿童...
关键词:儿童用药 是药三分毒 儿童家长 自身感受 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 药物使用不当 
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原因、危害与防控
《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第24期37-37,47,共2页李向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家的养殖产业也逐渐由原来的散养过渡到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形式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动物的养殖所需要的药物现已经成为保障动物健康的一个重要支撑。然而,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药物使用不当...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 药物残留 危害 防控 药物使用不当 持续健康发展 动物健康 动物体内 
浙江省长兴县2108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6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第16期2738-2739,共2页钱根才 杨东风 高春新 张伟伟 
听力障碍出现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远园豫左右的患儿由遗传因素引发,同时该疾病的出现还和生理退化、免疫性疾病、药物使用不当、外伤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常规的物理听力筛查可以检出部分听力障碍患儿,但不是所有的听力...
关键词:基因筛查 新生儿 耳聋 长兴县 浙江省 听力障碍 免疫性疾病 药物使用不当 
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作用分析被引量:11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第15期2577-2578,共2页刘俐 冀晓鹏 程景民 王军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围手术期患者中最高发、最常见的并发症,已占外科感染的35%~40%。合理性预防给予抗菌药物可杀灭切口处的定植细菌,是防治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而当前不合理预防给予现象却相当普遍。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因滥用...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药学干预 药物作用 手术部位感染 药物使用不当 二级以上医院 
警惕老年人用药的误区
《健康指南(中老年)》2019年第4期60-61,共2页康琳 
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且用药时间长,容易产生用药误区。作为一名老年科临床医生,有责任纠正这些误区,以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给老年人带来伤害。
关键词:用药时间 老年人 药物使用不当 慢性疾病 用药误区 临床医生 老年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被引量:2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年第8期81-82,共2页欧阳雪晴 王凯 何中秋 郝平生 
脓疱型银屑病在临床上少见,发病约占银屑病的0.77%,分为泛发性及掌跖性两种。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多急性发病,常伴高热、血象增高等表现,并在原有银屑病皮损上出现密集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无菌性小脓...
关键词: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药物使用不当 急性发病 临床资料 银屑病皮损 发病诱因 小脓疱 
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被引量:13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年第6期382-384,共3页周玲瑶 毛德文 张荣臻 王挺帅 陈月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03550,81660827,81560752);广西科技厅科研课题(No.2013GXNSFBA019138)
肝衰竭(HF)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等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1]。在我国,引起HF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中,约有80%的患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发病机制 中西医研究 凝血功能障碍 乙型肝炎病毒 药物使用不当 病因病机 器官功能衰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