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渐变率

作品数:43被引量:6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林志英尚春花程建川庄稼丰陈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东公路》《工程建设与设计》《山西建筑》《交通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纵坡和超高渐变率对超高过渡段水膜影响分析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年第11期87-90,M0010,共5页程正刚 
在降雨天气下,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明显偏高于其他路段,为了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研究华南沿海多雨地区一条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资料,对事故发生时间、形态、空间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超高渐...
关键词:雨天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 超高过渡段 水膜厚度 对策 
双路拱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
《山东交通科技》2024年第3期7-9,共3页房士伟 张太磊 
为加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排水能力,研究了双路拱法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首先,通过研究不同车道位置处超高渐变率的变化规律,确定路拱的设置位置;其次,给出了超高为2%和3%的双路拱的具体设计方法;最后,对双路拱法的安全性...
关键词:双路拱 高速公路改扩建 超高 超高渐变率 
考虑横向力系数变化的超高过渡方式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4年第3期0090-0093,共4页曾勇军 
高等级公路超高过渡方式的选用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部分专家学者针对超高过渡方式与排水、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做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常见的5种超高过渡方式,结合工程实例中的两个交点线元,绘制出不同超高过渡方式的横向力系数...
关键词:超高过渡方式 横向力系数 超高渐变率 
LC<LS条件下超高缓和段设置位置选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年第3期125-128,共4页冯志强 
超高段设置的位置选择是道路设计时常考虑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中常用的三种超高缓和段设计情况,比较了三种道路超高缓和段设计的三种形式。针对当LC(超高缓和段)
关键词:超高缓和段 汇水面积 超高渐变率 合成坡度 
线性与三次抛物线超高过渡方式的对比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3年第2期51-54,共4页黄晓斌 王大为 孟宗灵 
针对公路行业业内人员在路线超高过渡设计上基本默认采用线性过渡,对三次抛物线过渡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分析线性过渡与三次抛物线过渡在超高过渡段的变化规律,对比两者在使用性、舒适性、排水性能上的差异。分析表明:三次抛物线过渡虽在...
关键词:线性过渡 三次抛物线过渡 超高渐变率 行车舒适性 路面排水 小坡段 
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研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年第12期222-225,I0019,共5页董华珍 
为提高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弥补道路缓和曲线长度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针对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规范取值局限性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计算方法及规范取值的侧重点,首次提出了满足汽车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关键词:城市道路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计算模型 超高渐变率 离心加速度 
考虑雨天运行安全的高速公路合成坡度与超高渐变率研究被引量:1
《工程技术研究》2021年第20期29-30,共2页张庆 贺伟 
运行安全设计可划分为预防、容错、防护,而预防是运行安全设计的最高层次,容错是预防的补充,防护则是运行安全的最后防线,因此,在运行安全设计中应以预防为重点。文章结合高速公路雨天运行安全事故分析及国内外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等相...
关键词:高速公路 雨天行车 纵坡设计 超高渐变率 合成纵坡 
考虑纵坡影响的超高渐变率及排水设计研究被引量:3
《交通科技》2019年第6期22-25,共4页刘琦 
针对超高渐变率与路面排水问题,考虑纵坡在曲线超高渐变段对道路外侧有“抬升”或“降低”的作用,分别在上坡、下坡条件下对超高渐变率受纵坡影响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坡段纵坡对超高缓和段有“加剧渐变”作用,下坡段纵坡对...
关键词:公路工程 超高渐变率 纵坡 路面排水 
考虑排水的超高渐变率设计被引量:7
《中外公路》2019年第5期5-8,共4页傅兴春 
为满足规范要求合成坡不宜小于0.5%的规定,以沿路线长度方向L为横坐标,距超高旋转轴距离B为纵坐标,ih=0的断面为原点,建立十字坐标系,用圆面积S的大小来表示合成坡小于0.5%的范围,结合不同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的组合形式,把公路路面排水分...
关键词:合成坡 纵坡 超高渐变率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双路拱道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年第9期272-275,共4页胡祖敏 刘新舟 武贤慧 
通过行车轨迹线方法,建立车辆变换车道轨迹模型,分析双路拱及单路拱横坡面在不同设计速度、行车轨迹线半径条件下,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双路拱及单路拱行车条件结果相当,某些指标双路拱占优,多车道道路采用双路拱是...
关键词:双路拱 轨迹线 横向摩擦系数 超高渐变率 安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