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汉诗

作品数:32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毛翰张景昆王国彪高航马金科更多>>
相关机构:延边大学山西大学华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箕雅》用典考
《北方论丛》2024年第6期121-130,共10页陈彦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研究”(23AZD05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辞令比较研究”(GD22CZW02)。
朝鲜汉诗是东亚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箕雅》是朝鲜规模最大的汉诗总集,代表着朝鲜汉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箕雅》收录的汉诗大量运用典故,既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特色,也反映了朝...
关键词:《箕雅》 朝鲜汉诗 用典 东亚汉文学 
朝鲜半岛诗人如何追和中国诗歌
《书摘》2024年第6期75-77,共3页马琳 
朝鲜半岛诗人追和中国经典诗人诗作,是古代东亚汉字文化圈重要的文学、文化遗产,昭示着古代中国文化对周边地区的深刻影响。朝鲜半岛历代诗人追和、次韵前代中国诗歌,在现存二十万首左右的汉诗中,占有重要比重。从中不难看到朝鲜汉诗对...
关键词:朝鲜汉诗 朝鲜半岛 东亚汉字文化圈 次韵 文化遗产 诗人诗作 诗歌 
《唐音》“不录乐府”辨——兼论《唐音》乐府诗对朝鲜汉诗的影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8-87,共10页张景昆 李晶 
杨士弘《唐音》收录大量乐府诗,从文学角度构建“乐府唐音”,体现了元、明、清乐府观念的分化。其《凡例》言不收乐府,乐府将“类编续刊”,但与实际选诗不符。明初魏氏仁实堂刊本删掉此条凡例,解决文本失序的问题;但也有可能杨士弘受到...
关键词:《唐音》 唐体乐府 朝鲜汉诗 《乐府新声》 
崔淑精汉诗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受容分析被引量:1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3期116-122,共7页张楠 高航 
天津市社科项目“汉语文化影响下的崔淑精汉诗综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YY20-009)。
李氏朝鲜王朝时期是中朝往来频繁且稳定的时期,崔淑精是李氏朝鲜王朝初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其汉诗集《逍遥斋集》受我国文化影响颇深。通过考察与整理崔淑精汉诗,发现其中有不少诗句引用了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我们对崔淑精汉诗中的中国古...
关键词:崔淑精 朝鲜汉诗 《逍遥斋集》 历史人物 中国文化 
朝鲜汉诗用韵特点刍议 ——以“三唐”诗人为中心被引量:1
《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157-167,共11页张景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朝鲜时代唐诗接受史研究”(19YJC751065);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诗学影响下的朝鲜半岛汉诗选本研究”(2019W006)阶段性成果。
由于方音、韵书等原因,朝鲜汉诗用韵与中国存在不同之处,如朝鲜时代中期上去通押、入声通押、歌麻通押,总体上比中国用韵更宽。由于吟诵需要、科举试诗以及与中国的密切联系,朝鲜汉诗并未完全成为概念的诗、精神的诗,对朝鲜汉诗多不押...
关键词:朝鲜汉诗 通韵 “三唐”诗人 入声通押 歌麻通押 
朝鲜崔淑精汉诗用韵研究被引量:2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74-78,共5页高航 
天津市社科项目“汉语文化影响下的崔淑精汉诗综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YY20-009)。
崔淑精是朝鲜李朝初期一位重要诗人,其汉诗集《逍遥斋集》鲜有学者研究。通过与《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韵部比较,发现崔淑精汉诗用韵与两部韵书相合率非常接近。我们认为崔淑精作诗用韵主要依据《洪武正韵》,同时也受到《东国正韵...
关键词:朝鲜汉诗 崔淑精 《逍遥斋集》 《东国正韵》 《洪武正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属于域外汉籍研究与文献学、文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首意从文献研究角度,对明清之际朝鲜使华使臣之汉文诗歌进行整理、辑佚与考辨;次意从文学研究角度,发掘上述诗歌的文学特点,辨析其与中...
关键词:文学特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朝鲜使臣 朝鲜汉诗 整理与研究 域外汉籍 传播角度 文化认同 
高丽、朝鲜汉诗长安形象钩沉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11-15,共5页刘志峰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安与韩国古代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J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杜诗韩国接受史研究(项目编号:19YJC751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宋、金、元交替的动荡政治格局下,高丽汉诗长安形象呈现出浓厚的政治意味,并逐渐成为文学语境中象征文化优越地位的符号;伴随着朝鲜时期学习、推崇唐诗的热潮,朝鲜文人在接受唐诗长安意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长安文学形象的创作,并出...
关键词:长安形象 高丽汉诗 朝鲜汉诗 小中华意识 
清代与朝鲜“神韵说”述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7期90-91,共2页李金阳 
诗歌是古代东亚汉文化圈文学创作的一种主要形式,朝鲜在长时间接受中国的诗学及文学理论,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取舍及受容。这些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在中国古代经过同时期或后世文人的接受与批评,呈现出不同且具体的样貌。本文旨在阐...
关键词:王士祯 神韵说 诗学 朝鲜汉诗 
文学、历史与民族:古代朝鲜咏史乐府的文化属性
《乐府学》2019年第2期261-277,共17页张景昆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朝鲜时代唐诗接受史研究》(19YJC751065)阶段性成果;201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朝鲜王朝汉诗史研究》(批准号:2016214)研究成果。
朝鲜时代后期民族意识高涨,诗坛主流反对蹈袭摹拟中国诗歌,形式上突破法度、格套,提倡文学变革,咏史乐府正是这一文学思潮的产物。咏史乐府使用本民族典故、方言俗语、俗曲旧题,采用形式自由的古体,书写民族的历史记忆,其实质是通过对...
关键词:朝鲜汉诗 海东乐府 咏史乐府 李东阳 沈光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