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铜器

作品数:121被引量:58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梅建军李晓岑韩汝玢李延祥陈建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三江高教》《湖南考古辑刊》《南方民族考古》《博物馆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晋江庵山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南方文物》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马仁杰 潘岩 黄运明 吕锦燕 崔剑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古代铅锡金属物料溯源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22YFF09037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对晋江庵山遗址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显示,晋江庵山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材质以铜(锡)合金为主,合金化程度较低。铜器成形工艺以锻打为主,大部分铜器经历过铸后加工。庵山铜器样品的铅同...
关键词:晋江庵山遗址 铜器 合金成分 成形工艺 金属资源 
石家墓地出土铜器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邹子婕 王永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甘肃石家及遇村遗址两周时期墓葬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23BKG008)的阶段性成果。
“宪子”鬲是石家墓地首次发现的有铭青铜礼器,通过考证可知石家人群早期很可能来自于千河流域及其附近。“梁伯”戈是石家墓地发现的第三件有铭戈,属于梁国之器,极有可能是梁灭国后经秦人之手辗转至石家墓地。
关键词:石家墓地 铜器 “宪子”鬲 “梁伯”戈 
辽宁地区辽墓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草原文物》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王贺 
通过对辽宁地区不同墓葬发现的33件铜器进行金相观察、成分分析,显示其使用了包括青铜(14)、红铜(9)和黄铜(10)在内的多种铜合金,并且合金类型较为复杂。红铜器均用热锻工艺制作,青铜器多采用铸造工艺制作(仅1件为锻造),黄铜器则体现出...
关键词:辽墓 铜器 科学分析 冶铜技术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27出土铜器科学分析研究
《中原文物》2024年第3期134-140,共7页郁永彬 陈丽新 黄凤春 常怀颖 陈坤龙 梅建军 陈建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西周青铜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FKGA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23M74066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27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件容器类器物中,有9件锡青铜,8件铅锡青铜;成组合的器物有些是分别制作的,有些是使用相同配比的金属料制作的。这批铜器制作全部采用铸造工艺,有铸造、铸后受热两种组...
关键词: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辽宁北镇市新立遗址一号基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北方文物》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王贺 万雄飞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医巫闾山辽代帝陵考古资料(2012—2017)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26)的阶段性成果。
为揭示辽代出土铜器的制作技术,使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研究了辽宁北镇市新立遗址一号基址出土8件铜器的合金成分和金相组织。结果表明,4件样品为铜锌或铜锌锡合金,其中,3件铜锌合金样品为锻造成形,1件铜锌锡合金...
关键词:辽代 新立遗址一号基址 工艺 黄铜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126出土铜器科学分析
《文博》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郁永彬 陈丽新 陈建立 陈坤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西周青铜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FKGA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23M74066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
关键词: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墓(ⅠM2)出土铜器
《文物》2023年第11期52-65,1,共15页杨博 申红宝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近出两周封国青铜器与铭文的综合研究”(编号:20VJXT019);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出土文物与文献视野下的六博传统游戏研究”(编号:22VJXG006)阶段性成果;“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
2002年8~9月发掘的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墓(ⅠM2)随葬的铜器,包括容器、兵器与车马器。容器中食器鼎、簋,酒器爵、尊、卣的器用组合,是西周早期贵族墓葬随葬容器的基本形式;随葬兵器以戈、钖为基本组合;拆车葬,辖、銮和衔、镳为基本车马...
关键词:贵族墓葬 西周墓 殷遗民 琉璃河遗址 车马器 西周早期 西周中期 族群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孕育的历史记忆:汉代岭南出土铜器和铁器的现代审视被引量:1
《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3期187-192,共6页潜伟 曲安弈 刘金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冶金史”(项目编号:17ZDA178);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岭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孕育研究”(项目编号:22FZS006)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以历史为基石,以岭南地区出土的汉代铜器和铁器考古材料为切入点,从大一统国家建构的角度,发掘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探寻早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孕育、形成的历史经验,为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考古发现 地方治理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铜器产地问题初论被引量:4
《四川文物》2023年第1期85-98,共14页黎海超 朱亚蓉 余健 董静 张跃芬 卢林明 崔剑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项目编号:21&ZD224)。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铜器的产地问题迄今未有定论。本文对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合以往发表的数据开展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祭祀坑中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使用了相同类型的原料,且其所用原料与成...
关键词:三星堆祭祀坑铜器 微量元素 铅同位素 产地 文化互动 
略谈河北迁安出土的两件铜器
《文物春秋》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高熊 李鹏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河北行唐故郡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2015—2020)”(项目编号:20&ZD258)子课题“鲜虞——中山国相关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迁安市博物馆现藏一件直銎铜斧和一件竹节形铜灯台,均系征集而来,分别为西周初期和辽代晚期遗物。直銎斧为研究燕山南北地区青铜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竹节形灯台则填补了辽金时期随葬实用灯具的实物资料空白。
关键词:河北迁安 出土铜器 直銎斧 竹节形灯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