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

作品数:320被引量:18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金永辉陈剑晖王尧于祎张宗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潍坊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论梁衡散文的艺术特征--以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邓小桂 
梁衡的生活和阅读积累广阔深厚,他关注现实,认同“文以载道”的散文创作传统,坚持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齐头并进。梁衡散文致力于山水、人物、“人文森林”和理论这些大题材,表达对山水自然、人生生命、社会现实、历史文化等的深情与哲思...
关键词:梁衡 大散文 文以载道 
文体自觉、审美自觉、理论自觉--重审贾平凹的大散文观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1期169-172,共4页张莉娜 
20世纪末散文热潮中涌现的各类散文观念,对当下中国特色散文理论体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贾平凹的大散文观,以倡导文体重建、形式革新的文体自觉,推崇情感融汇、雅俗共赏、虚实相生的审美自觉,接续传统、推陈出新的理论自觉,对...
关键词:贾平凹 大散文 文体自觉 审美自觉 理论自觉 
忧患共存的精神家园——贾平凹《一棵小桃树》赏析
《中学语文》2024年第33期73-75,共3页邓伟月 
20世纪90年代是贾平凹创作的高峰时期,在此期间,他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废都》得以问世。与此同时,他在《美文》上首次系统性地提出自己的散文主张:“大散文”。对他这一时期之前的散文代表作《一棵小桃树》进行文本细读,以“桃树...
关键词:贾平凹 《一棵小桃树》 大散文 精神家园 
“文化大散文”何以入史——从一个概念重返1990年代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5期83-87,共5页顾绅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文学大系整理、编纂与研究(1900-2020)”(项目编号:22&ZD271)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1990年代文学研究已经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尽管在方法论上延续了“重返1980年代”的思路,但1990年代的特殊性体现为其内在于当下的在场性,因而“重返”也有“溯源”之义。在对诸多文学现象的打捞与重审中,散文并未受到(长篇)小说。
关键词:文化大散文 学术生长点 在场性 文学现象 方法论 重返 
大散文与创意写作、叙事学术
《美文(上半月)》2023年第8期118-119,共2页张华 
大约十五年前,有几位到香港中文大学和道风山作中短期访问的学生回来告诉我,说是中国香港的大学普遍开设了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课程,他们强烈建议在自己学校的中文系或英语系也开设这一类课程。其实,更早些年我在美国哈佛大学读...
关键词:课程系统 创意写作 英语系 中国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 一类课程 中短期 中文系 
论贾平凹的散文观及散文创作
《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139-146,共8页汪政 
贾平凹散文的意义应该放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进行观照。贾平凹对中国当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同时也在于其散文理论和散文编辑理念。贾平凹的“大散文”主张是中国当代散文美学的重要收获,这...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 《美文》 “大散文” 
物性书写下的人性关照——以李存葆的生态散文为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25-131,共7页刘丹 
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体现了物性与人性交互的张力。一方面,作者承认物的主体性,建构出物我之间的主体间性,同时以科学的态度体物观物,对生物的生存现状展开思考,显示出生态散文的智性之光;另一方面,他又关注现代性大潮下个体的生命沉...
关键词:李存葆 绿色大散文 物性书写 
近年散文话语的转换及新变--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为观察点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78-86,共9页陈剑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散文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18BZW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促使当代散文格局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既得益于全媒体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又是当代散文话语方式转换的结果。新文化大散文不同于以往的文化大散文。它推崇中国“文”的传统,强调回到中国精神的...
关键词:新文化大散文 非虚构写作 散文话语 转换 新变 
新西部、新书写与行者文化——读徐兆寿《西行悟道》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期124-129,共6页杨天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影视的文学改编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61);甘肃省高校创新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敦煌书写研究”(2021A—011);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现当代敦煌文学研究”(20YB034);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计划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中的敦煌书写研究(1919—2019)”(NWNU—SKQN2020—18)研究成果。
徐兆寿的《西行悟道》问世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文坛反响巨大。《西行悟道》让文坛对西部文化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鉴于这部书的重要意义,各类研讨会上都提到了一些全新概念,如“新西部”(杨庆祥语)、“新的文化大散文”(张清华语)。...
关键词:张清华 文化大散文 徐兆寿 杨庆祥 西行 文学现象 悟道 行者 
近年散文话语的转换及新变——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为观察点被引量:12
《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188-196,共9页陈剑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散文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18BZW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促使当代散文格局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既得益于全媒体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又是当代散文话语方式转换的结果。新文化大散文不同于以往的文化大散文。它推崇中国“文”的传统,强调回到中国精神的...
关键词:新文化大散文 非虚构写作 散文话语 转换 新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