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理论体系

作品数:175被引量:49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永光潘桂娟张宇鹏孟庆云张家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温建民和Garry Seifert《温病学》英译的副文本解读被引量: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年第4期498-503,共6页谷峰 
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No.gxbjZD2022059);巢湖学院质量工程项目(No.ch21xsxxkc01)。
“温病”一名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民疠温病”之说^([1])。温病学滥觞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有关温病病因病机的描述,并在历代温病学派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温病学相关典籍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典籍 《金匮要略》 温病学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伤寒论》 《温病学》 
五运六气理论对刘完素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被引量:1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334-340,共7页刘立伟 任江 王一童 柳长华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SCJJ23WT11);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SCJJ23ND275);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专项(XKTD2022018)。
五运六气理论(以下简称“运气理论”)思想贯穿刘完素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对病机理论的影响、火热论的创立及刘完素临床诊疗思想的影响等。运气理论对刘完素病机理论的影响包括六气交变论病机、五运亢承论病机、运气标本论病机三...
关键词:刘完素 五运六气 病因病机 标本传变 亢害承制 火热理论 
中医治疗方法学对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12期5896-5899,共4页胡宗仁 张媛婷 胡思 邓湘琴 周蓉娴 胡志希 何清湖 罗健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科研课题(No.ZD-20-1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No.220904439202144)。
中医治法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和中医临床理法方药辨治体系的重要内容,确定治法也是临床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中医治法理论一直未被系统总结,没有一本专门针对中医治法方面的教材或专著。千余种治法被广泛运用于中药学、方剂...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体系 理法方药 治法 中医治疗方法学 
从四诊合参的角度小议胸痹
《人人健康》2023年第33期74-75,共2页王妍 
中医药源于华夏先民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并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而中医辨证是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依据,这既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又是中医获取病情资料的方...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体系 四诊合参 病情资料 中医诊疗 整体观念 胸痹 中医辨证 中医药 
以《黄帝内经》检验太极拳
《中华武术》2023年第10期52-55,共4页张世昌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和中医学理论体系。两千多年来,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积累、充实、修整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中医学之祖。《内经》最早...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体系 医学经验 著名医家 《灵枢》 《素问》 《黄帝内经》 医学流派 岐伯 
基于仝小林院士从态靶医学理论体系辨治HBV感染的慢性肝病被引量:2
《时珍国医国药》2023年第9期2251-2253,共3页张仁谦 李紫明 郝琦 任朦 何堂清 李晓东 
“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2018ZX10725-504);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鄂卫通[2021]73号)。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现代中医辨证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往往关注患者刻下症状而忽略了对疾病发展规律的整体把握。仝小林院士在现代医学基础上,...
关键词:肝炎 肝硬化 态靶辨治体系 仝小林 
基于医易同源思想探讨取象比类思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及思维模式构建和发展的影响被引量:6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8期3548-3554,共7页周荣易 马丙祥 丁樱 任献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8210492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21M701123);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课题(No.STG-ZYX06-202150);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青年学者科研启动项目(No.CZ0168-04)。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代表,其源于《周易》,并在卦象分析过程中形成了爻位分析法、取象分析法和取义分析法3种不同的取象比类思维及非定义性、相似性、感悟性和对立发展性的思维特性,影响着中医对人体及疾病的认知形式和阴...
关键词:周易 取象比类 中医学 思维模式 理论体系 发展走向 
刍议“肾主水”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3年第6期563-564,共2页莫陶然 李冀 胡晓阳 付强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No.LBH-Z1824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基金资助项目(No.2019MS06)。
溯“肾主水”一说之源,可追至《素问·上古天真论》,其曰:“肾者主水”。作为中医肾藏象理论重要内容之一,于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动态进展完善的过程中,其倍受重视,肾所主之“水”之概念所指,亦渐被古今医家从多层次、多角度加以填充丰...
关键词:上古天真论 肾主水 中医学理论体系 学术争鸣 命门学说 五行学说 殷商时期 藏象理论 
《黄帝内经》中颜色词“苍”的英译探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年第3期366-369,共4页刘跃良 龚长华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No.2015WTSCX040);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No.GD16XWW06);2019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典籍,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灵枢·五色》载有色诊,色分五种:青、赤、黄、白、黑,与五行相应;色有鲜明晦暗之别,应于阴阳;颜面色部,皆有所主,应于全身。《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体系 脉要精微论 《黄帝内经》 色诊 《内经》 色部 切脉 
浅谈常见肝病的“治未病”理念被引量: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年第12期27-28,共2页李澎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范于未然”,也就是防重于治的思想。所谓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主张未病之前...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体系 治未病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 《黄帝内经》 抗病能力 防重于治 四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