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地旅游

作品数:84被引量:41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业红孙根年陈昕唐承财闵庆文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普洱景迈山遗产地旅游业态布局优化研究
《保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65-74,共10页潘龙宇 李庆雷 唐筱 石晓红 
普洱景迈山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有着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但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已有传统旅游业态的数量、功能及品质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其次,以遗产地的特色游览、休闲娱乐、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新要素衍生出的新业态还处于...
关键词:旅游业态 “斑-廊-基”理论 业态布局 景迈山 遗产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以元阳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例
《四川农业科技》2024年第5期82-84,共3页黄少兰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产业调整升级,大力促进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代表着乡村振兴基本要求的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地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元阳梯田 
游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感知对遗产地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
《沈阳文旅》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周威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已成为推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感知及其对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游客的价值感知和满意度可以有效促进游客在遗产地旅游行为的正向发展,提升游客的重游率...
关键词:价值感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游率 旅游行为意向 可持续发展 遗产地 正向发展 游客 
后疫情时代文化遗产地旅游市场需求的制约因素研究——基于平遥古城游客的调查分析
《运城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王冠孝 武宁 杨强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3YJ135);山西省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揭榜挂帅”项目(YHYJ-2023010);运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YQ-2023062)。
文中基于对平遥古城游客的调查分析,从出行系统类、市场系统类、目的地系统类和支持系统类因素四个维度,分析了后疫情时代文化遗产地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制约作用,并提出了激发旅游市场需求潜力的具体对策。结果显示:子系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文化遗产地 旅游市场需求 制约因素 平遥古城 
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遗产地旅游的难忘性体验分析——以安徽省徽州为例被引量:1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34-43,共10页朱露琴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重点项目“徽州文化遗产地游客的难忘旅游体验研究”(hykyzd202101);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国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2021xdxtz053)。
难忘旅游体验是旅游体验效果的重要体现。以徽州文化遗产地游客的游记为基础文本数据,借助扎根理论方法,构建难忘旅游体验的建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首先,游客的难忘旅游体验建构是从出发前的预期体验开始的,经由在场体验,再到追忆体验...
关键词:旅游 体验 文化遗产地 徽州 扎根理论 
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居民遗产责任行为的形成机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2023年第9期61-71,共11页巨英英 程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GLB088-BG);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1CXC15)。
居民是遗产的最终守护者,然而其遗产责任行为并未得到充分关注。构建以居民个体内部驱动和社会嵌入为条件变量,遗产责任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在平遥古城收集的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遗...
关键词:居民 遗产责任行为 形成机制 文化遗产 
基于形象遮蔽理论的文化遗产地旅游利用研究——以贵州海龙屯土司遗产为例
《文博学刊》2023年第3期113-122,共10页袁佩佩 
形象遮蔽现象普遍存在于旅游活动中,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样可能面临旅游形象遮蔽的问题。将形象遮蔽理论引入贵州海龙屯土司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利用研究,分析遗产地同时作为旅游地时面临的多重遮蔽因素,通过击破形象遮蔽中的认知、...
关键词:旅游形象 形象遮蔽 文化遗产地 旅游利用 海龙屯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乡村聚落韧性测度及优化策略——以多依树村为例被引量:2
《经济地理》2023年第8期220-228,共9页高钰桔 毛志睿 陈笑葵 易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6800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50279)。
文章基于社会生态韧性的演化思维,建立了以“应对长期、隐性、缓慢冲击的韧性”和“韧性为增进本地居民利益”为考量的乡村聚落韧性测度指标体系。以多依树聚落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量表打分和模糊评价法、自然断点法,测度其韧性发展现...
关键词:哈尼梯田 乡村聚落韧性 遗产地旅游 韧性提升 遗产保护 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居民遗产责任行为的形成机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被引量:9
《自然资源学报》2023年第5期1135-1149,共15页巨英英 程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1FGLB088-BG);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1CXC15)。
居民是遗产的最终守护者,然而其遗产责任行为并未得到充分关注。构建以居民个体内部驱动和社会嵌入为条件变量,遗产责任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在平遥古城收集的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遗...
关键词:居民 遗产责任行为 形成机制 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测算分析——以黄龙景区为例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3年第3期47-50,54,共5页唐冰 张莞 
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11155205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与新经济研究中心课题(CYCX2021ZC15)。
为了在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探讨世界遗产的旅游交通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等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在2015—2021年的交通碳排放量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黄龙景区...
关键词:世界自然遗产地 黄龙景区 交通碳排放 碳排放系数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