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作品数:1589被引量:1939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忠军刘大钧梁韦弦廖名春唐纪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帛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帛书《易传》“子曰”中的义利观——兼论历代对《文言》“利者义之和”的解读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乐爱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朱子学通史”(21&ZD051)。
帛书《易传》“子曰”对《周易》之言利作了深入的解读,较多地将利己与利人结合起来,讲利与德的相互联系,同时又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讲利与天命的相互联系,而且还批评君王“厚自利而不自恤下”,反对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甚至还说“...
关键词:帛书《易传》 子曰 义利观 利者义之和 
经传关系视域下的今帛本《易传》对《坤》卦卦辞的解读
《东岳论丛》2024年第10期44-49,共6页陈仁仁 李纯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帛今《易传》的比较看中国哲学若干核心观念的形成研究”(项目编号:18BZX061)。
虽然传是对经的解读,但是《周易》经传之间相隔数百年,体例亦有别,思想观念自然不能等同。传对经既有本义的诠释,更有思想的阐发,体现了不同时代思想观念的差异与变迁。同是对《易经》的解读,马王堆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也呈...
关键词:《坤》卦卦辞 今本《易传》 帛书《易传》 经传关系 易学阐释 
经传与经史:帛书《缪和》引用卦爻辞的体例与思想特色
《原道》2024年第1期57-72,共16页蔡典娉 蔡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研究史与集释疏证”(21YJC770003)阶段性成果
《缪和》中存在数种指称经文文本的体例,其中完整称引卦名和爻题是《缪和》最突出的特点。《易传》、易说类文献引用卦爻辞可以分作引《易》以解《易》、引《易》为证、既证又解三种体例,而《繆和》中《易》、史结合的内容最具特色,其...
关键词:帛书《易传》 卦爻辞 历史 缪和 
帛书《易传·昭力》“比卦六十有二”解
《江海学刊》2024年第3期162-162,共1页蔡卓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昭力》第三章有:“子曰:‘士数言数百,犹有所广用之,况于《易》乎?比卦六十有二,终六合之内,四勿之卦,何不有焉?’”(裘锡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叁)》,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52页)受限于早期的整理条件...
关键词:长沙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帛书 昭力 易传 裘锡圭 中华书局 《易》 赵建伟 
帛书《易传》天道观研究--兼论荀子与《易》的关系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赵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2018VJX003)。
“天道”是帛书《易传》重点讨论的主题之一,特征是自然化。《二三子问》篇言“与天道始”,《要》篇以日月星辰和阴阳言“天道”,皆与“天时”义近。《缪和》篇进一步说:“凡天之道,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晦一明”,此“天之道”作为宇宙...
关键词:帛书《易传》 天道观 荀子与《易》 
马王堆帛书《缪和》《昭力》文本体例探析——兼论《易传》类文献的说《易》特色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26-35,共10页蔡卓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昭力》综合研究”(22FZSB020);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研究史与集释疏证”(21YJC770003);2021年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帛书《易传》研究情况梳理与文本集释新释”(SZ2021C021)阶段性成果。
《缪和》二十五个章节按照体例特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师生问答体,而这一部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问一答”“一问多答”和“多问多答”三种体例,其分章标准和次序编排是根据同一位学生提问的每一则卦爻辞,每一章围绕一则卦...
关键词:马王堆 缪和 昭力 易传 子曰 
马王堆帛书《易传》论“时”
《儒藏论坛》2023年第1期15-30,共16页赵涵 
帛书《易传》论“时”,以“四时”为基础,以“岁”为旨归,涉及古代早期卦气说。其中,“天时渐”和“岁之义”表达天时渐变的思想,《损》《益》之道则通过“卦”与“时”的结合表现四时之有序更替。“趣时”是其思想旨趣,最后落实在“君...
关键词:帛书《易传》 “天时渐” “岁之义” 《损》《益》之道 “君子务时” 
帛书《缪和》训释三则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孙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卦研究”(项目编号:20YJC720019)。
学界对《缪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亟需检讨。第一,“凡天之道,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壹晦壹明”之“阴阳”是指一岁之中春秋冬夏的推移,“短长”是指四时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晦明”是指一日之中昼夜交替...
关键词:帛书《易传》 《缪和》 君道 阴阳 
马王堆帛书《易传·缪和》考释四则
《现代语文》2022年第9期45-50,共6页蔡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研究史与集释疏证”(21YJC770003);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帛书《易传》研究情况梳理与文本集释新释”(SZ2021C021)。
马王堆帛书《易传·缪和》第一章中的“夫《易》,眀君之守也”,“守”应释为“道”,这是《缪和》首章对《周易》性质的界定。第一章中的“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应当释读为“恐言而贸,易失人之道”;从帛书图版的字形特点来看,“失”被...
关键词:《易传》 《缪和》 马王堆帛书 考释 
帛书《易传》的忧患意识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
《滁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39-45,共7页刘承 巴晓研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2021YB0235);许昌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马王堆帛书《易传》儒家鉴戒思想研究”(2021YB029)。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载孔子以《易》卦爻辞论说君子德行,于字里行间中贯穿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可谓深得作《易》者之宗旨。首先,孔子借“苞桑”“括囊”“慎言”之叹表达忧思深远的危亡意识。其次,孔子把“观其德义”作为《易》学研究...
关键词:帛书《易传》 孔子 忧患意识 民族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