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作品数:1589被引量:1939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忠军刘大钧梁韦弦廖名春唐纪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易经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作为中国哲学开端的《周易》
《中国哲学史》2025年第1期5-17,39,共14页杨国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编号:22JJD720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编号:21JZD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编号:19ZDA033)以及山东“曾子研究院”;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以卦象、爻辞表征多样的事物,表现了认识和作用于世界的趋向。以吉凶的预测为旨趣,《易经》同时关乎人的推论过程,其逻辑前提是存在的统一:对象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彼此共在,故可由...
关键词:《周易》 《易经》 《易传》 开端 
论《周易》事功旨趣下“主体性”的张扬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4期21-29,共9页张志宏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儒家思想之时代化进路研究”(项目编号:2020BZX003)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都指向实现对生命与本质实存的追求,我们称之为事功旨趣。事功旨趣推动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周易》通过拟象与系辞的方式不仅将人类的主体意志融入到天地之道及其构造的时势格局中,而且突...
关键词:《周易》 事功旨趣 主体性 易经 易传 
《周易》与《孙子兵法》关系再论
《滨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29-38,共10页梅寒 雷雪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译逻辑术语本土化与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21&ZD065)。
很多学者认为《孙子兵法》汲取了《周易》智慧。但从历史上考察,孙子携《孙子兵法》面见吴王的时候,孔子还没开始编纂《易传》,孙子只能看到《易经》,而《易经》为周文王所编纂,以记录卜筮为用,并未着眼于论述天道人性相关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易经》 《易传》 《孙子兵法》 兵儒融合 
“生生哲学”与“存有三态论”的构成——以《易传》为核心的哲学诠释被引量:2
《周易研究》2023年第5期5-13,共9页林安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18ZDA020)。
“逆向格义”是在文化被殖民的背景下兴起的,文化的话语权在对方手上。以“逆向格义”的方式提问,问题的焦点往往是不准确的,现在到了检讨、跨越逆向格义的时候了。我们应当回到汉语本身,唤醒汉语的语感,对古汉语作文字溯源,让汉语的意...
关键词:《易经》 生生 存有三态论 参赞 存在 
易卦符号系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2年第1期43-46,共4页宣夙思 宣守有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它承载着上古先民的智慧,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一般认为,今本《周易》中有两个符号系统,一个是易卦符号系统,一个是汉字系统。易卦符号系统是文王演绎的《周易》系统,汉字系统是六十四卦的卦、交...
关键词:汉字系统 群经之首 六十四卦 符号系统 《易传》 《易经》 
对《易经》的现象学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2期53-54,共2页方向红 
儒家把《周易》(包括《周易》古经与《易传》)置于其他诸经之前,道家把《易》《老》《庄》并称为“三玄”。然而,如果撇开这些光环,通观各家各派对《易经》的定性与评价,我们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易经》“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
关键词:《易经》 经验结晶 《易传》 历史沉淀 现象学考察 《周易》 《易》 
易卦符号系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1年第9期46-49,共4页宣夙思 宣守有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它承载着上古先民的智慧,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一般认为,今本《周易》中有两个符号系统,一个是易卦符号系统,一个是汉字系统。易卦符号系统是文王演绎的《周易》系统,汉字系统是六十四卦的卦、交...
关键词:汉字系统 群经之首 六十四卦 符号系统 《易经》 《易传》 
易学研究的新进展--余敦康《易学今昔》述评
《学术评论》2021年第4期53-61,共9页林可济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个部分,对它们进行研究的学问,称之为"易学"。自古至今,这方面的著作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余敦康著《易学今昔》(中华书局2016年版)是近年来易学研究的力作,反映了易学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易学研究 余敦康 《易传》 《易经》 中华书局 《周易》 新进展 今昔 
论《易传》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18-22,共5页高柏园 
《易经》作为卜筮之书,其功能在于提供吾人日常生活的各种咨询,其主要的关怀乃是对自然哲学的思考,而不是一种道德哲学的兴趣。与此对立的是,《易传》作为《易经》的一种诠释,其重心不在自然哲学,而是在道德哲学、伦理学与道德形上学。...
关键词:易经 易传 自然哲学 道德哲学 
《周易》之“时”的哲学意蕴及重要意义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60-66,共7页姜文华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从《周易》看儒学核心价值观的衍生及其对当代中国思想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6BZX001);渤海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16bs017)。
"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周易》文本与哲学思想的核心术语和观念之一。《周易》时哲学之文本质料--"时机""时行""时止""时位"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灵动"易"时"所做出的智慧哲思,其体现了变易性、应因性、创造...
关键词: 《周易》 《易经》 《易传》 哲学意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