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济

作品数:52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哲学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主客二分哲学基本问题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易学研究的新进展--余敦康《易学今昔》述评
《学术评论》2021年第4期53-61,共9页林可济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个部分,对它们进行研究的学问,称之为"易学"。自古至今,这方面的著作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余敦康著《易学今昔》(中华书局2016年版)是近年来易学研究的力作,反映了易学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易学研究 余敦康 《易传》 《易经》 中华书局 《周易》 新进展 今昔 
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帕斯卡《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评述
《学术评论》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林可济 
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是一位兼通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全才。他与笛卡儿有着学术思想上的渊源关系。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以形而上学的理性推导来...
关键词: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 帕斯卡 可知性 布莱兹 形而上学 著名思想家 渊源关系 
哲学基本理论三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哲学起步》阅读札记
《学术评论》2019年第1期54-59,共6页林可济 
关于哲学作为一种学问的整体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多种著作问世。201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哲学起步》(邓晓芒著),以其论述深刻、结构新颖、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引起笔者的注意,读后受益颇多。哲学基本理论的三个问题是指:我们从哪...
关键词:人的本质 辩证法 对象化 黑格尔 自由观 自我意识 
学以成人:全球化时代语境下哲学反思的作用--参加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点滴感受被引量:1
《学术评论》2018年第6期4-9,共6页林可济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13—2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des Societes de Philosophie,简称FISP)及北京大学共同主办。因此,也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这是第一次在...
关键词:世界哲学大会 哲学反思 时代语境 全球化 感受 成人 北京大学 人民大会堂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古希腊原子论——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作
《学术评论》2018年第4期4-10,共7页林可济 
马克思博士论文题目的全称是:《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写于1839年初,完成于1841年3月。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与伊壁鸠鲁有关原子论观点的比较研究。原子论思想从形成提出、发展到...
关键词:博士论文 马克思 原子论 古希腊 自然哲学 主体部分 时间跨度 哲学家 
自然辩证法学科在福建师范大学——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示成立40周年被引量: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12期98-100,共3页林可济 
我从1958年到福建师院,经历了“文革”和下放;1972年又到福建师大,直到1997年底退休。其中从事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感到自然辩证法学科在福建师范大学兴衰的发展历史,值得回顾与反思。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
关键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福建师范大学 法学 批示 马克思主义 发展历史 科学观 自然观 
朱熹的《格物补传》和王阳明的《大学问》——围绕《大学》版本的两派分歧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43-47,共5页林可济 
王阳明反对朱熹"即物穷理"的格物方法,主张"致良知",这一分歧促使其在《大学问》中反对朱熹将《大学》古本之"亲民"改为"新民"。从中可以窥见理学与心学在认识论、本体论、伦理观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同。
关键词:大学 亲民 新民 
人类真的能够制造出“超级大脑”吗?——人工智能哲学论辩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被引量:2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林可济 
人类真的能够制造出全面超越人脑的"超级大脑"吗?围绕这个问题的哲学论辩由来已久。尽管现今科技又有了巨大的进展,但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证明:以往的哲学论辩已经没有意义了。更不能得出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出全面超越人脑的"超级大脑"...
关键词: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 “超级大脑” 联盟与对话 
王阳明“心外无物”说再辨析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林可济 
在王阳明那里,"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是相互联系的。"心外无理"说更多地反映了他与程朱理学的分歧,而"心外无物"说更为直接地牵涉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人心与物同体"的说法是王阳明的一个重要观...
关键词:王阳明 心外无物 天人合一 哲学基本问题 
提高人生境界 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冯友兰“人生境界”学说述评
《学术评论》2014年第5期41-47,共7页林可济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他是我国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也最有争议的一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他的学术思想,无论在生前或者在身后,都褒贬不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他的评价也就...
关键词:真善美 生境 述评 学说 学术思想 哲学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