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怀

作品数:51被引量:40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遗址尉迟寺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理研究》《土壤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考古》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双墩刻画符号的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研究被引量:6
《华夏考古》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吕春瑾 王吉怀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支助,项目号15YJCZH103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
关键词:双墩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 衍象孳彤 
辉煌尉迟寺
《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12期118-121,共4页王吉怀 
泥土能覆盖一切,也能呈现一切,透过5米深的地层,穿过五千年的时光,原始人的智慧着实令人惊叹昔日的尉迟寺是辉煌的,因为这里有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而修建的寺庙,宏伟的建筑曾吸引了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今日的尉迟寺是辉煌的,因...
关键词:尉迟寺 尉迟寺遗址 大汶口文化 
“禹会诸侯”落户蚌埠的考古学论证被引量:1
《蚌埠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尚禹彤 王吉怀 
针对"禹会诸侯"事件的考证,学术界历来各持己见,根据大禹治水事件推测"禹会诸侯"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和禹会村遗址的考古发掘的大型祭祀台基、祭祀沟、祭祀坑以及一批极具特色的文物标本等,都是"禹会诸侯"...
关键词:“禹会诸侯” 蚌埠 考古学 
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
《东南文化》2016年第1期77-82,共6页王吉怀 吕春瑾 
淮河中游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虽然属于起步晚的区域,但经过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与其他地区相比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并在同期文化中的某些领域达到了领先的程度,从而使学术界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前期...
关键词:淮河中游 史前文化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禹会村遗址发掘成果的考察与论证被引量:2
《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174-177,共4页王吉怀 谢灵华 
对禹墟发掘成果进行现场考察论证结果展示,禹会村遗址为一处"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基址",与当时大型祭祀和大型的盟会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同时,遗址中具有特殊的遗迹现象和复杂的文化内涵,是大型的具有祭祀意义的盟会活动场所、礼仪性建筑基...
关键词:禹会村遗址 发掘成果 考察 论证 
安徽蚌埠禹会遗址薄胎磨光黑陶产地研究被引量:3
《中原文物》2014年第4期113-118,共6页杨玉璋 崔炜 张居中 王吉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90212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503)资助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质谱方法测定了安徽蚌埠禹会遗址出土的薄胎磨光黑胎与普通陶器的微痕量元素化学组成,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薄胎磨光黑陶的微痕量元素组成与普通陶器有明显不同...
关键词:禹会遗址 薄胎磨光黑陶 产地 ICP-AES ICP-M 
禹会遗址的发掘与发现考古研究被引量:1
《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77-183,共7页王吉怀 辛礼学 
针对2000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蚌埠的禹会村遗址进行研究,对这个淮河中游地区选定的唯一符合课题要求的遗址,2007年至2011年连续进行了五次规模性发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文明探源课题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
关键词:禹会遗址 发掘 发现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地层的孢粉记录研究被引量:5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3年第4期405-414,共10页赵琳 马春梅 张广胜 朱诚 王吉怀 朱光耀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子项目(批准号:2010BAK67B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183)共同资助
对禹会村遗址ABYT2008探方和ABYT2009探方地层采集的28个土样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在4 500—4 000aBP的龙山文化产生之前,研究区域以禾本科为主的草本占优势,总体体现出干凉的气候特点,但在剖面底部出现环纹藻,体现阶段性湿生环境。...
关键词:孢粉 龙山文化 植被 人类活动 禹会村遗址 蚌埠 安徽 
新石器晚期祭祀彩石的多种谱学方法研究被引量:4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第9期2305-2310,共6页汪海港 金正耀 谢治 范安川 闫立峰 朱炳泉 王吉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3004);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003)资助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唯一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出土了大量彩石,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热释光光谱(TL)等...
关键词:禹会遗址 “红-黄”彩石 光谱分析 
安徽蚌埠市禹会龙山文化遗址祭祀台基发掘简报被引量:8
《考古》2013年第1期7-31,共25页钱仁发 王吉怀 
禹会遗址是淮河流域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这里发现了一处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表明并非单纯的居住遗址。丰富的出土遗物,为探索黄河、长江及淮河流域龙山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遗址的发掘,对于探索...
关键词:安徽 蚌埠市 禹会遗址 礼仪性建筑基址 龙山文化晚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