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承龙

作品数:12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互联网艺术批评场域中国电影电影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新作》《美与时代(美学)(下)》《当代电影》《艺术百家》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论网络媒介时代互联网影视艺术批评场域的生成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21年第4期19-24,共6页田承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成果(项目编号:2020M671080)。
在影视艺术批评的网络化存在与进化中,在网络媒介场域内,逐渐构型了一个互联网批评场域,而由于艺术批评本身有着"艺术场"一直以来的独立性格,又使得互联网影视艺术批评场域呈现出与以往其他批评场域所不同的性格特质。互联网的种种特性...
关键词:互联网 媒介赋权 场域 影视批评 话语权力 
论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在当代华语电影中的表现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年第6期83-86,共4页田承龙 
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一代代的电影人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力图反映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思想、情趣,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然而怎样才能使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更自然地嵌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华语电影 当代电影 绘画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电影 民族特色 后殖民语境 
当下中国电影的类型重组与价值取向的错位被引量:2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2-80,共9页金丹元 田承龙 
上海大学电影学高峰学科项目资助(2016)
在电影产业化的当下,为应对市场的多重需求,由以往电影类型重组或转化而来的新类型电影不断涌现。然而,新事物往往也会伴随着新问题。从我国类型电影重组的时空和文化语境出发,进而分析和反思类型电影在重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弊端,同...
关键词:类型电影 电影产业 类型重组 价值悖论 观众监督 
“梦想”照进现实的实践:也论电影中的“技术叙事”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98-102,共5页林少雄 田承龙 
"技术叙事"是彰显电影技术属性的、区别于传统戏剧、文学叙事的一种新的电影叙事理论概念,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重新厘定电影叙事的框架,以及思索电影如何借助新技术而具有叙事功能方面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
关键词:电影叙事 技术叙事 叙事扩容 叙事介质 自我确证 
找回似已失落了的喜剧电影之魂——试论当下中国喜剧片的精神缺失与文化担当之不自觉被引量:9
《艺术百家》2016年第3期75-80,198,共7页金丹元 田承龙 
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子项目之一
在国产电影年票房收入突破440亿,向着500亿乃至更高票房迈进的路上,喜剧电影表现得非常抢眼,不管在平均单片人次还是主要类型片中都拔得头筹。然而作为国产电影的"拳头产品",喜剧电影自身却仍存在着喜剧精神缺失、文化担当不自觉、社会...
关键词:当代中国 电影艺术 喜剧电影创作 喜剧精神 寓庄于谐 社会责任 文化担当 文化自觉 
网络剧的发展概况及“互联网+”时代下的前景预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4期103-106,共4页田承龙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活方式,其以"破坏性创新"的姿态,将网络文艺逐步拉入主流文化的范畴,同时也给业界、学界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方向。网络剧就是这种思潮投射到影视艺术中的一种新形式。2014被称为"网络剧元年"...
关键词:网络剧 互联网+ 前景 
再现一代伟人的政治智慧——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4年第2期272-288,389,共18页金丹元 田承龙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 10周年,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于2014年8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开播。该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勾起了许多曾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亲切的回忆,同时也向更...
关键词:邓小平 改革 历史作用 艺术成就 启示 
反思与寻求:探索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博弈中的共存之道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4年第5期141-145,共5页金丹元 田承龙 
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子项目之一
2012年2月18日中美之间签署了《中美双方就解决世贸组织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中美电影新政"时代悄然降临。但同年中国电影就在自己的主场丢掉了一直保持的票房优势。近几年来,虽票房大幅提升,但中国电影在所谓"新政"后的生存前...
关键词:好莱坞 中国电影 竞争共存 品牌类型 发行 
“微观”世界中的“极乐”地带——也谈中国微电影中的情色表现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年第4期99-101,共3页田承龙 
"微电影"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在对微电影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时发现,一种为吸引眼球、博出位的微电影类型正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壮大,各大视频网站的点击排行榜上那些露骨的影片名称正揭示着这种微电影情色化...
关键词:微电影 市场 博出位 情色化 女体消费 
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类型角色理论的再思考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年第5期107-110,共4页田承龙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论角色》一文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好的演员应该"不承认角色类型"。而反观当今的表演艺术世界,无论话剧、戏曲还是电影、电视,活跃其中的演员大部分却是以鲜明的本色或者独具的类型化演出而快速取得观众...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电影演员 表演艺术 艺术世界 重新思考 类型化 好莱坞 话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