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安宪

作品数:55被引量:27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道家庄子老子孔子心性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人文天下》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养形”与“忘形”——庄子形体观探究
《甘肃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罗安宪 武刚刚 
庄子之形体观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为“养形”,第二层为“忘形”。养形强调对于形体的重视、养护,以实现“保身”“全生”。忘形强调忽视形体之美丑与残缺,追求更为重要的先天之“德”,即“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养形是庄子形体观的基...
关键词:形体观 养形 忘形 全德 安之若命 
道教与现代生活
《中国道教》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罗安宪 
道是奉道者的信仰,是他们的精神追求,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与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基本不涉及人的世俗生活,道教虽然也不干涉人的世俗生活,但相较其他宗教而言,道教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改善人...
关键词:世俗生活 精神追求 道教 日常生活 人的生活 普通人 宗教 指导意义 
论老子哲学中的“德”
《甘肃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德”是老子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传世《老子》文本中出现了40多次。老子对“德”之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道”与“德”联系起来,认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落实。万事万物均有道,人当然也有道。但人与物不同...
关键词:老子  包容 守柔 
由“缘督”而“尽年”——《养生主》大义探究
《现代哲学》2023年第5期126-136,共11页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
养生的关键是“缘督以为经”。“缘督以为经”,则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是“缘督以为经”的动态模式;“安时而处顺”,是“缘督以为经”的静态模式。“缘”有循、顺的含义,这是其动态义涵;也...
关键词:缘督 保身 全生 养亲 尽年 
多元和合与世界和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罗安宪 朱小略 
西方文化以两希文明为基础,强调一,本元一定是一,不是多。中国文化则不同,中国文化认为世界的本质不是一,而是多,世界不是由一个本原分裂而成的,而是由多个元素和合而成的。文章从哲学的解构入手,从一元论与西方国际关系思想的基调、“...
关键词:一元论 国际关系 和合 多元论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10期67-74,共8页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
道不可以名言言之,由此,老子以水喻道。老子以水之无处不在,以喻道之无处不在;以水之本体为一,以喻道之本体为一;以水之两个基本特性,以示道之两个基本法则。老子讲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此两者,既是道的根本,也是人应当坚守的...
关键词:老子   水几于道 庄子 
“书法家文化修养系列丛书”的编辑与出版
《中国书法》2022年第7期184-197,共14页刘洪彪 向世陵 刘恒 罗安宪 陆明君 潘善助 洪厚甜 郑开 何学森 丁四新 陈胜凯 朱天曙 虞晓勇 邓宝剑 许家星 祝帅 张冰 樊碧博 刘照剑 梁超 
本套丛书首批推出二十种图书,包括《明刻本法书要录》《宋刻本东观余论》《明刻本山谷题跋》《明刻本东坡题跋》《清抄本衍极》《清抄本重刻书法雅言》《民国铅印本寒山帚谈》《清刻本画禅室随笔》《清刻本艺舟双楫》《清刻本艺概》《...
关键词:书法雅言 禅室 明刻本 铅印本 宋刻本 题跋 艺舟双楫 文化修养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6期25-33,共9页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
道不可以名言言之,由此,老子以水喻道。老子以水之无处不在,以喻道之无处不在;以水之本体为一,以喻道之本体为一;以水之两个基本特性,以示道之两个基本法则。老子讲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此两者,既是道的根本,也是人应当坚守的...
关键词:老子   水几于道 庄子 
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被引量:1
《新华文摘》2021年第22期45-48,共4页罗安宪 
哲学的根本是人学,哲学是人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学说、理论。人如何面对、看待以至于对待世间的各种事物?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个人与类群体的关系?人如何面对自己以及应对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这些问题,大体是...
关键词:道家哲学 哲学流派 应对 
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21年第7期43-48,共6页罗安宪 
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道家给予的答案是“利而不害”;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给予的答案是“为而不争”;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道家给予的答案是“知常”“知止”“知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道家所提供的答案,现今仍然...
关键词: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知常 知止 知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