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琛

作品数:79被引量:21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后现代主义重写文学史第六代电影民族寓言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百家评论》《台湾研究集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风下之地:中西间的南洋
《学术月刊》2024年第6期147-156,共10页韩琛 
作为中西之间的过渡地带,南洋是现代作家展开文学想象的重要空间。就欧洲作家而言,现代系过界南洋的帝国远征;对中国作家来说,南洋是汇融中西的复合周边。欧洲帝国殖民与中华天下遗绪交错其间,既指涉中国渴望融入世界新秩序的现代转型焦...
关键词:中国 南洋 帝国 周边 文学地缘学 
旧邦新言:《新青年》与国语运动
《文艺研究》2022年第5期53-63,共11页韩琛 
“五四”时期,国语运动通过与文学革命互动,让国语问题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得到广泛讨论。在西学东渐、古今交替的过渡时代,针对国语统一问题产生的文化冲突、思想对话,不但深刻影响白话国语的发明,而且密切关联中华...
关键词:国语运动 《新青年》 语言民族主义 社会公共领域 文学革命 多民族国家 文化冲突 西学东渐 
中国情结、东亚民族主义与朝鲜想象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21年第5期148-156,共9页韩琛 
中国现代文学视界中的朝鲜,往往于亲近中隐含疏离,是一个咫尺天涯的"内他者"。基于跨界内外之内他者来塑造民族认同,是东亚民族主义的普遍症候。至于无所不在的历史中国,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诸国无法祛除的内在情结,东亚民族主义处...
关键词:朝鲜想象 中国情结 民族主义 内他者 文学地缘学 
主体神话:伊藤虎丸的鲁迅论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23-41,共19页韩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为方法的日本鲁迅研究:从竹内好到伊藤虎丸”(16FZW034)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伊藤虎丸直面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危机,其鲁迅论故此带有强烈的现实感与批判性。在伊藤虎丸看来,人的观念的动摇是现代危机根源,重建个人主体是解决危机的途径,鲁迅则是发明新主体的思想资源。伊藤虎丸是反...
关键词:鲁迅 伊藤虎丸 主体 群己权界 新名教 
革命辩证法:鲁迅、竹内好与近代的超克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68-173,共6页韩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为方法的日本鲁迅研究:从竹内好到伊藤虎丸”(16FZW034)阶段性成果。
从战时创作《鲁迅》到战后以中国为方法批判日本的近代,从重估“近代的超克”思想到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命题,看似不断转向的竹内好,却始终坚持着一个基本诉求:通过抵抗西洋的近代来建构东洋的近代。东亚世界追求主体性的近代合乎情...
关键词:鲁迅 竹内好 近代的超克 永远革命 亚洲主义 
再造文明与复古革命——世界史上的“五四”被引量: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13,共13页韩琛 
作者参与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17ZDA275)的阶段性成果.
在五四时期,关于中国文明如何复兴问题,知识者主要持三种立场:全盘西化、中西调和、归宗儒家。三种文明论之间所构成的激烈对抗性,其实是世界范围内围绕现代性所展开的文明冲突的本土表征。革命与复古、全盘西化与归宗儒家,评判的态度...
关键词: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文明冲突 中国文明复兴 复古革命 
朝鲜镜鉴与五四中国——现代东亚视角中的《牧羊哀话》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7期30-44,共15页韩琛 
作为一个中国作者在日本书写的朝鲜故事,郭沫若创作于1919年的小说《牧羊哀话》,以文学形式勾勒出20世纪初期的东亚地缘政治状况,再现了"一战"后世界秩序重构引发的中国国家危机。以朝鲜为媒介,《牧羊哀话》的儒教中华想象反映了五四中...
关键词:郭沫若 《牧羊哀话》 朝鲜 新文化运动 五四中国 
《新青年》与五四文明论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8-21,2,共14页韩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为方法的日本鲁迅研究:从竹内好到伊藤虎丸”(16FZW034)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时期是文明论在中国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时期。中国中心主义的古典文明论近乎彻底瓦解,并为欧洲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明论所完全取代,这个状况在《新青年》杂志中得到具体体现。通过整体反传统、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想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确...
关键词:《新青年》 五四文明 二十世纪 本土化 替代性方案 
鲁迅1927:革命与复辟被引量:9
《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8期15-25,共11页韩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周边视野"(13YJA751015)阶段性成果
自1926年8月26日起,鲁迅由北京南下,中间一年有余,先后任职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最后于1927年10月3日抵达上海,并在此度过余生。忆及这一年的辗转飘零,鲁迅颇为感慨:"回想起我这一年的境遇来,有时实在觉得有味。在厦门,是到时静悄悄...
关键词:鲁迅 革命 厦门大学 1927年 中山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批判被引量:3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76-83,共8页韩琛 王紫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中国的"重写文学史"虽然众声喧哗、新作迭出,但却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一个不断自我重复的知识生产过程,"重写文学史"似乎变成一个永远不能完成的方案。具体而言,学科建构的内在悖论、家国体系的认同危...
关键词:重写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过渡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