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梅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大师和玛格丽特》历史时空公众性公共性新民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余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西格中”的普遍性——以穆旦和夏志清研究为例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87-91,共5页吴雪梅 
运用西方研究思维和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研究,不仅普遍存在于中国本土研究者中,海外汉学界亦比比皆是。我们将这种现象以"以西格中"命名,并点面结合、多层次地展现其普遍性的表现以及简要剖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中外两方面原因)...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 “以西格中” 穆旦 夏志清 
论穆旦1945年正面描写战争的诗——以《退伍》《农民兵》为例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79-82,共4页吴雪梅 
穆旦在1945年这一特殊的年份下,写了一系列有关正面描写战争的诗歌。但这些诗歌并不是对战争做单一的描写,而是将其以往诗歌中的诸多特质,如,将关注底层、怀疑与反思精神等融入其中。穆旦通过《退伍》与《农民兵》展示了"多余"的退伍兵...
关键词:1945年 穆旦 战争诗 《退伍》 《农民兵》 
浅析《罪与罚》的“善”与“恶”
《新余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12-114,共3页吴雪梅 
道德问题贯穿小说《罪与罚》的始终,这也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宗教探索的主要问题。在道德领域没有纯善与纯恶之分,善恶往往是相随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同样,《罪与罚》中的人物大多都是善恶相杂的,分析他们身上...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善恶观 道德观 
公众性的凸显与公共性的缺失:新民歌创作的反思被引量:1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吴雪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问题研究">(13XJA751007)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向天渊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时至今日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出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领导人的提倡以及文艺界和各个下级部门的积极组织。这些无一不使得新民歌创作呈现"去个性化"的面貌。在绝大部分类似...
关键词:新民歌 公众性 公共性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三个时空世界及其意义被引量:4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吴雪梅 
《大师和马格丽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作家以艺术之笔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源于俄罗斯传统民间文化的奇异的魔鬼世界,作为连接历史和现实的一道桥梁。耶稣与彼拉多是天堂的代表,魔鬼沃兰德及其随从是地狱的代表...
关键词:布尔加科夫大师玛格丽特 历史时空 神话时空 现实时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