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明刚

作品数:24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舟山群岛意象宇宙图式阴阳五行传播媒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求索》《北方论丛》《群文天地(下半月)》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情魔态几千般——《红楼梦》杂糅情感论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年第11期51-52,共2页姜舒敏 瞿明刚 
杂糅情感是人同时对同一对象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感状态。《红楼梦》中描绘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杂糅情感在这些人物(特别是宝黛钗、贾政、贾母、熙凤等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基于这种杂糅情感地成功运用,曹雪芹先生才能将...
关键词:红楼梦 杂糅情感 林黛玉 贾宝玉 贾政 
试论《鸳鸯牒》的婚姻配型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8X期26-27,共2页丁恋茗 瞿明刚 
鸳鸯牒,旧谓夙缘冥数注定作夫妻的册籍,"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明末文人程羽文创制《鸳鸯牒》,为历史上40位女子另择佳偶。
关键词:《鸳鸯蝶》 婚姻配型 婚配理由 
舟山锣鼓与舟山群岛——关于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地理考察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7期3-3,5,共2页裘旭惠 瞿明刚 
"舟山锣鼓"是产生于舟山群岛的一种民间艺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出现在东海的海面、码头、渔村与街巷,也走进过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舟山群岛 国家级 地理考察 锣鼓 人文 民间艺术 金色大厅 
汉语成语中的传播技巧举隅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6期117-117,共1页陈梦晓 瞿明刚 
整理汉语成语的传播技巧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大工程。汉语成语具有丰富的传播现象,很多成语传达了传播策略和传播技巧,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学术资源。我们试图按照邵培仁《传播学》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的分类与顺序对相关汉语成语进...
关键词:传播技巧 汉语成语 传播学本土化 传播策略 《传播学》 传播现象 学术资源 成语运用 
舟山群岛的四大海神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6期216-217,共2页王琳琳 瞿明刚 
舟山群岛的民间海神信仰是与海洋渔业生产、渔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俗神信仰,因渔业而丰富,因渔民而兴盛,成为海岛居民共同的心理依托。长期以来,舟山群岛形成了东海龙王、南海观音、天后妈祖、泗州大圣等具有普遍影响的四大海神...
关键词:海神信仰 舟山群岛 渔业生产 日常生活 海龙王 渔民 观音 南海 
舟山群岛俗神信仰田野调查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6期263-263,共1页王琳琳 瞿明刚 
通过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我们确定舟山群岛的俗神信仰对象有鱼神、礁神、岛神、船神、医药神和其他世俗神灵,表达了舟山群岛渔民们祈求平安、幸福、吉祥的心理诉求。
关键词:舟山群岛 俗神信仰 鱼神 礁神 岛神 船神 医药神 
颦眉独坐水窗下泪滴罗衣暗断肠——朱淑真创作的悲感本色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4期295-296,共2页黄蓓 瞿明刚 
朱淑真由于失去恋人、所嫁非偶等原因,作品多含断肠之情。"断肠诗词"处处蕴含着时间悲情、空间悲情、生命悲情。但是,朱淑真也通过种种手段对自身的悲感做了消解,那就是作诗销魂,借酒消愁,长夜独唱,赏花离愁。
关键词:朱淑真 悲感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辨伪 禳恶 审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诣被引量:3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2期70-73,共4页瞿明刚 秦良杰 季乐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高校)研究课题"新媒体传播方式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研究"(编号:SCG443)成果
社会经济"失衡的增长"导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新媒体时代也已经到来,新媒体时代需要大学生具备与新媒体相适应的新素质,大学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合体,在培植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务必偏重辨伪的能力,伦理素质方面务必偏重...
关键词:新媒体 素质 辨伪 禳恶 审丑 
病态的需要与悲剧的人生——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曹七巧形象探析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3期93-94,共2页胡倩妮 瞿明刚 
基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的人生是她的生命需要与现实生活实际上没有满足需要而发生的悲剧性冲突的过程。她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均处于严重缺失状态。曹七巧形象...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需要 悲剧 
中国古代悲感文化略论被引量:2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瞿明刚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中国悲感文化研究"(编号:06CGWH10YB)成果之一
中国古代不少杰出文人认为悲感是文学魅力的最高境界。《周易》、《诗经》和《楚辞》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主源。空间悲感、时间悲感和生命悲感则是古代悲感文化的三大类型。"登高"和"望月"构成了空间悲感的重要主题;"春恨"、"秋悲"、"...
关键词:悲感文化 空间悲感 时间悲感 生命悲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