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岩

作品数:45被引量:27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画像中国美术史壁画葬具墓葬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遗产》《文艺研究》《读书》《文博》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东金乡“朱鲔石室”再观察
《艺术博物馆》2022年第2期73-89,共17页郑岩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美术史的书写,都是从大艺术家的生平及其杰作开始的。20世纪初以来田野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艺术品,多出自无名工匠之手,极大地拓展了美术史的视野。本文从艺术家和工匠这一传统视角入手,分析山东临沂吴白庄东汉画...
关键词:“朱鲔石室” 美术史学 地下考古 
多相之维:考古学与美术史的跨学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6期62-63,共2页郑岩 
考古学与美术史学两个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又在多个角度上保持着相互间的观照和影响。在今天的学术环境下,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往往能够对本学科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并最终实现其扩展和提升。
关键词:学术环境 美术史学 考古学 跨学科 问题与挑战 
刘敦愿与中国早期美术研究
《文史哲》2021年第2期157-164,168,共9页郑岩 
刘敦愿的学术研究以对中国早期美术和考古的探索用力最深。他从欧洲考古学兴起和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对于古典时期艺术品的搜集与研究的历史,来讨论考古学与古代艺术研究的关系。其目标是参照西方古典美术史的体系,利用丰富系统的田野考...
关键词:刘敦愿 中国早期美术研究 中国考古学 中国青铜艺术 美术史 
东汉孝堂山石祠的观者及其他被引量:4
《美术研究》2021年第2期15-21,共7页郑岩 
多年前,我曾讨论过汉代祠堂和墓葬画像观者的问题,[1]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兴趣。但今天看来,当时的思考是比较粗浅的,实际上还有相当大的讨论空间。本文借研读《孝堂山石祠》一书的机缘,[2]重拾这个话题。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铺镇孝堂山...
关键词:石祠 孝堂山 《水经注》 金石学家 郦道元 讨论空间 墓葬画像 山东济南 
机械之变——论秦始皇陵铜车马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21年第3期126-141,共16页郑岩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的两乘彩绘铜车马长度约真实车马的二分之一,制作精工,是丧葬专用的明器,不同于从审美目的出发而创作的艺术品。铜车马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原型的"形"(结构)、"名"(概念)、"工"(制作程序...
关键词:秦始皇陵 铜车马 制作程序 彼岸世界 明器 陕西临潼 审美目的 丧葬 
多相之维:考古学与美术史的跨学科观察被引量:2
《艺术学研究》2020年第6期15-24,共10页郑岩 
考古学与美术史学两个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又在多个角度上保持着相互间的观照和影响。在今天的学术环境下,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往往能够对本学科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并最终实现其扩展和提升。...
关键词:美术史研究 美术史学 艺术史研究 学科门类 学术环境 考古学 以点带面 传统分类 
漫谈中国早期艺术中的花卉
《文史知识》2020年第7期5-13,共9页郑岩 
我几年前指导的一位研究生喜欢插花。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山西侯马东周铸铜遗址出土的一块六瓣花朵纹泥模(图1)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泥模的每个花瓣内大多装饰四个小圆点,而其中一瓣却异乎寻常地多出了一个。工匠的这个"差错"在纵横...
关键词:研究生 插花 小单元 山西侯马 
读王国斌的《背包客》系列
《书画世界》2020年第3期86-88,共3页郑岩 
困于书斋多日,今晨大雪纷飞,天地茫茫。我闭门读国斌兄的画,看的不是原作,而是他发来的电子图片。手机屏幕不断跳出朋友们发来的各种关于疫情的微信,我想起金人元好问的一句诗:“满眼旌旗惊世路,闭门风雪羡山家。”诗人在昆阳(今河南叶...
关键词:元好问 手机屏幕 背包客 
从“细读”开始:十件器物里的中国美术史被引量:1
《公关世界》2019年第20期68-77,共10页郑岩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主办的国博讲堂,为了推动公众考古,推出"考古学人"系列讲座,邀请考古学家分享自己的考古经历,分享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本文根据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郑岩先生在国博讲堂讲座的记录稿整理而成。
关键词:考古成果 公众考古 中央美术学院 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史 文学院教授 考古学 讲堂 
六舟《百岁图》补论被引量:4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3期18-37,109,共21页郑岩 
清代名僧六舟以拓片形式制作的锦灰堆《百岁图》是一件十分独特的作品。在作品完成之后大约20年间,六舟及其朋辈题写了 12条题跋。按照书写的先后次序细读这些题跋,可以了解时人对于锦灰堆这种艺术形式的看法,得以窥见19世纪中国艺术之...
关键词:六舟(释达受) 锦灰堆 《百岁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