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文

作品数:14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主题:深情大学生高校大学生教育对策问卷调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环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环境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水润荆楚
《世界环境》2025年第1期13-15,共3页陈华文(文/图) 
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湖北,这片被江河湖水深情润泽的土地,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有的魅力。湖北是千湖之省,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四十余年的时光,让我与湖北紧紧相依,我也将深深的眷恋镌刻进心底。关于湖北、河流及其...
关键词:生态保护 千湖之省 眷恋 深情 
地质科考画出来:《逐梦山河》新彩绘
《大学生》2024年第10期78-81,共4页陈华文(文/图) 刘淼聪(文/图) 刘星月(文/图) 
2024年8月9日,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口店实习站举行建站70周年大会之后,该校陈华文老师带领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刘淼聪、刘星月创作的绘本《逐梦山河》也新鲜“出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专业的同学们,以山河大地为课堂,每年暑...
关键词:绘本 人才培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科考 地学类专业 周口店实习站 科学考察 
一代名家眼中的书画修养
《检察风云》2024年第3期76-77,共2页陈华文 许俊扬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是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很多中国学人,一方面具有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力;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知晓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很多学人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在诗词书画方面也造诣颇深。...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世纪上半叶 代表性人物 中国学人 中西文化 书画 于非闇 名家 
自然、文学与生机蓬勃的时代
《世界环境》2023年第3期16-17,共2页陈华文 
近年来,自然生态文学作为一门“显学”,受到文坛的高度重视。一批作家围绕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等开展文学创作,且成就斐然。对于自然生态文学的时代内涵是什么、写什么、如何写,笔者认真进行了思考。自然生态文学从概念本身讲,就是...
关键词:文学书写 自然生态 生机蓬勃 人类繁衍 文学创作 成就斐然 人与自然 核心议题 
山高廊长
《大学生》2022年第12期74-75,共2页陈华文 
不久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刚刚经历了70周年校庆,地质报国的豪情不仅写在校园里的海报上、横幅中,还写在师生的脸庞上。穿过校园南望山隧道,进入北校区,在一处空旷的广场上,一尊名为《攀登》的雕塑格外吸引人。从远处看,该雕塑高大雄伟...
关键词:南望山 雕像 雕塑 
国博收藏地大老师《武汉战“疫”》画稿
《大学生》2020年第10期66-66,共1页屠傲凌 陈华文(图) 
2020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华文老师收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国博收藏了他捐赠的《武汉战"疫"》钢笔素描作品20幅。2月14日至4月5日,在近50天的时间里,陈老师创作了《武汉战"疫"》主题钢笔画稿一百余幅。"武汉是英雄的城...
关键词:素描作品 国家博物馆 钢笔画 陈老师 收藏 
人类影响气候,气候改变历史
《世界环境》2020年第1期16-18,共3页陈华文 
研究历史有多个切入点,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的维度展开,也能从文化、艺术的侧面进行。研究历史,无非就是想了解过去的自然世界、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脉络走向,从而对现在、未来的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当前,从气候、生态和环境的...
关键词:人类精神世界 生态和环境 气候 自然科学 未来的发展 不可分割 历史 
殷鸿福:寻找地球奥秘钥匙的人
《国际人才交流》2019年第4期33-35,共3页陈华文 徐燕 
2019年1月11日,第二届华人教育家大会暨荣耀盛典在北京举行,8位华人教育工作者被授予“华人教育名家”称号。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教授获此殊荣。2018年9月10日,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 华人 古生物学家 教师 总台 地层 武汉 教育部 
草木与文化的深情交融
《生态文化》2018年第6期17-18,共2页陈华文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花草树木随处可见,很多人可能熟视无睹,反过来想一下:广大城市和乡村,草木突然消失后,大地上光秃秃的,我们必然会有一种衰败感、恐惧感和绝望感。草木和人类一样,有呼吸、有生命、有品性。自从人类主宰地球以来,就自...
关键词:乡村 草木 品性 深情 恐惧感 人类 共通 生活 
英国:空气污染治理背后的利益较量
《环境教育》2018年第10期76-77,共2页陈华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文化论著的思想阐释与现实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TZK2018y04)的阶段性成果
在一种被误导的对物资利益的追求中,英国正在牺牲它与自然、过去的联系。整个国家都在屈从于城市和工业的需要,乡村正在失去本来的自然特征。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伦敦工厂里一排排烟囱,排放出浓黑的煤烟,这曾经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空气污染治理 物资利益 英国 工业革命时期 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特征 社会进步 利益阶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