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安东

作品数:56被引量:24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建筑城市设计方法建筑师蚕种场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艺术与设计》《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导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化场所营造:“场所”认知框架再定义及应用路径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第6期130-137,共8页汤子馨 鲁安东 童芳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文化数字化研究》(23ZDW005)研究成果。
数字化场所营造是通过对技术的整合和策略性使用,以支持、增强或加速传统的场所营造实践。基于对其类型、内容和关键要素的总结与阐析,在数字化背景下重新定义“场所”的认知框架,并提出数字化场所营造的三种实现路径。设计应用聚焦长...
关键词:数字人文 场所营造 公众参与 设计研究 文化传播 
对谈:南京城市建筑的历史性、矛盾性与当代性
《建筑实践》2024年第1期78-93,共16页李晓炜 艾侠 凌克戈 王大鹏 江兵 吴子夜 张雷 潘冉 马进 刘青昊 鲁安东 陈薇 韩冬青 
引言:在南京以及一系列中国重要城市的研究特辑中,《建筑实践》和相关研究团队的学术目标,在于从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当代城市在经历快速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趋同性之后所呈现的辨识特征和文化复兴。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与南京城...
关键词:学术目标 文化复兴 研究团队 趋同性 当代城市 当代性 矛盾性 建筑 
“场所”概念的范式转型(1960s—)被引量: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第6期103-109,共7页汤子馨 鲁安东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文化数字化研究》(23ZDW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基于对建筑学中“场所”这一基本概念的追溯与分析,探讨场所理论在不同阶段的研究趋势及原因,提出自1960年代以来“场所”概念经历了作为经验现象、作为社会建构与关系链接以及作为多维流动网络的三次范式转型。意图弥合理论本质与...
关键词:场所 范式转型 场所营造 设计研究 
城市生息:策展的理念、叙事与关键词
《世界建筑导报》2022年第6期8-12,共5页鲁安东 王子耕 
“高密度条件下的生态共生、‘超地方的’和‘泛人类的’流动交换,以及技术带来的全新的增强环境的可能性,共同构成了当代新型人类聚居的特征……。”——鲁安东,后2020的新型人类聚居问题,《建筑学报》2020年第1期,第28-33页2022年,气...
关键词:人类聚居 碳中和 生态共生 生态可持续 城市与建筑 关键词 系统性 
论设计科学的范式变化与驱动力被引量:1
《世界建筑》2022年第11期82-83,共2页鲁安东 
本文回顾了设计科学这一命题自1950年代提出以来的话语演变,提出了4种典型范式:方法导向的设计科学、问题导向的设计科学、行动导向的设计科学、过程导向的设计科学,进而通过对设计科学命题的内外驱动力分析,来理解范式转换背后的深层...
关键词:设计科学 设计研究 设计方法 范式变化 
创意场所营造:缘起、实践与研究进展被引量:2
《城市发展研究》2022年第11期97-105,共9页汤子馨 鲁安东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JA0398)。
“创意场所营造”(Creative Placemaking)是以艺术与文化主导的场所营造,在提升文化多样性与公众参与程度的同时,为理解、激发和表达场所认同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自2010年该概念被提出至今,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广泛地推动了城...
关键词:场所营造 场所理论 文化政策 创意城市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修缮工程设计,南京,江苏
《世界建筑》2022年第10期77-81,共5页鲁安东 ZHU Yayun(译)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是中国首批公布的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路网格局、街道和建筑风貌特色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南京《首都计划》的理念。11片区位于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南端,是街区复兴的首期实验区。片区包...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开放空间 历史风貌 风貌特色 《首都计划》 颐和路 不可移动文物 院落 
中国建筑类高校前沿技术实验室研究与设计协同机制调研报告被引量:1
《时代建筑》2022年第4期60-65,共6页王洁琼 鲁安东 
中国建筑类高校前沿技术实验室正成为跨学科的研究和设计协作的重要平台.但是,对其如何促进设计研究进展以及整合高校科研资源和业界设计创新的作用,人们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作者通过线上调研和采访的方式,选取了6所中国建筑类高校的前...
关键词:建筑设计研究 技术实验室 设计实践 多学科合作平台 协同机制 知识转化 知识交流 
技术时代的高精度感知及其对设计的改变——从万籁:中国声景设计展谈起
《艺术与设计》2022年第7期161-164,共4页鲁安东  
在当代,感知的精度正因为技术的飞速进化而成为基本的人本条件。我们很难想象重新回到一个低精度的世界,就像高清视频或者更加流畅的电子游戏对旧版本的迭代。因为感知的精度影响到行动、交互乃至意义构建的精度。技术时代的高精度感知...
关键词:西格弗里德 电子游戏 高清视频 声景设计 斯科特 杰弗里 低精度 意义构建 
塑造之力:博物馆对城市空间与公共生活的创造与重塑被引量:1
《艺术博物馆》2022年第3期19-21,共3页鲁安东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引擎和力量,特别是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塑造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公共生活的一种重要引擎的角色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本文探讨了博物馆由文化的构建到公共机构,甚至后期与广大民...
关键词:博物馆 城市空间 重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