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颖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设计教育当下艺术儒家思想旧物物境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装饰》《文艺争鸣》《设计》《艺术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设计中的情境代入式方法研究被引量:1
《艺术教育》2021年第9期227-230,共4页于新颖 
文章从情境与人的关系入手,以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作为理论支撑,以人们内心中的原型认知原理和人的知觉原理为基础,对情境的代入式特征进行研究,并将其与设计思维方式相结合,从人的生活体验方式、艺术体验、自然沉浸三个方面,归纳总结...
关键词:情境设计 原型 代入式设计 
旧衣物材料再设计实践探索
《设计》2020年第23期98-100,共3页于新颖 
文章从旧衣物材料的设计语言探索出发,以材料的怀旧心理和生活情感为视觉心理基础,将旧衣物侧壁独特的质感和肌理作为意境表达的元素,经过一系列视觉语言的转化和重构,借助隐喻、象征、抽象的艺术创作手法,探索以“意境”为代表的中国...
关键词:旧衣物材料再设计 意境 意象 隐喻 象征 
新胡同one day tour
《中国宝玉石》2020年第S01期110-111,共2页成忠溯 李嫣(指导) 于新颖(指导) 
将立体书与桌游结合,在游戏过程中更新玩家对北京的印象,同时加深对北京胡同知识和历史的了解。通过展现北京现有的18个胡同改造项目,表现了北京城不仅新意越来越多,“旧”也在通过改造、更新继续点缀城市。
关键词:北京胡同 改造项目 立体书 玩家 北京城 游戏过程 更新 
#合#系列自定义模块化家具
《中国宝玉石》2020年第S01期112-113,共2页成灿阳 李嫣(指导) 于新颖(指导) 
设计灵感来源于北京四合院,名称取自四合院中的“合”。房子形状的樺卯结构是整套作品的核心设计,樺卯结构的一凹一凸本身就具有合作性的展示,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和创新设计的结合。在创意与功能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简单的樺卯插件设计,...
关键词:自定义模块 北京四合院 创新设计 木质材料 平衡点 简化设计 插件设计 设计灵感 
北京时间
《中国宝玉石》2020年第S01期169-169,共1页黄园园 李嫣(指导) 于新颖(指导) 
“北京时间”是北京一个国际化的代名词,钟表是时间这样一个虚拟概念的物质载体,选择设计一款钟表来传达概念。北京时间的普及传播也体现着北京的发展变化,钟表同时也是见证北京发展的物件。用“北京时间”系列组钟表现新北京的缩影,选...
关键词:国际化 物质载体 钟表 代名词 见证 北京 概念 
室内设计中的旧物应用方法研究被引量:6
《装饰》2019年第7期140-141,共2页于新颖 
本文着重研究旧物艺术如何与室内设计融合建立'物境'。从旧物造型、质感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入手,探索空间设计中旧物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发现旧物中所蕴含的信息与精神,用独到的创意和设计手法为其赋予灵气,营造构建一种与空间功能密...
关键词:旧物材料 物境 室内设计 
《蓝》
《装饰》2019年第7期145-145,共1页于新颖 
论深泽直人的设计观
《艺术教育》2017年第2期245-246,共2页于新颖 
无意识设计的核心在于挖掘人的潜能以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过分依赖于物本身,因此会给人一种自然的使用感受。人通过在特定场景中被激发的潜意识驱动使用产品,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产品与环境完成匹配。设计师进而在设计的过程中,...
关键词:深泽直人 无意识 设计观念 
对中国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再思考被引量:1
《艺术教育》2017年第1期256-257,共2页于新颖 
文章从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了艺术设计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进而引导人们对于当下的中国设计教育现状进行思考,并通过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照,着眼于儒家思想的“乐”“礼”观念,将其结合具体的商业空间设计实践,...
关键词:儒家思想 艺术设计教育 传统思想 
论杜尚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向
《艺术教育》2015年第11期41-41,共1页于新颖 
文章主要探讨在杜尚之后如何更好的"艺术",指出抓住本原性问题有助于走出文化对人类的限制,启发中国当代艺术家把目光真正聚焦在当下的生活中,深入挖掘现实中存在的本原问题,不要受文化的限制,进行和观念相契合的艺术阐释,并提出寻找本...
关键词:杜尚 艺术观 中国当代艺术 转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