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然

作品数:13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高校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农业教育》《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西部科技》《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和谐视角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思考被引量:4
《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第8期22-25,共4页余新然 
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在和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的基础上,通过从和谐视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分析,构建若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统一关系,并提出相关原则和要求。
关键词:和谐 统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加强“三个建设”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被引量:1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98-99,共2页肖红新 余新然 
围绕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大学生党性党风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并对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三个建设"来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作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 党性修养 
论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丰富与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72-75,81,共5页叶飞霞 张金山 余新然 
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项目课题(2007B02)
江泽民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中,创新性提出了一个命题、四种方法,即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命题,创新方法、共赢共存方法、与时俱进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研究作为决策前提的方法,极大地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丰富 发展 
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价值取向被引量:3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85-88,共4页余新然 
和谐的本质就是对立统一。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要求、教育目的等3个方面,以和谐理念进行分析,阐明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价值取向。
关键词:和谐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取向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被引量:10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00-102,共3页池有忠 余新然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领导干部、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在调查研究、层次教育、推动“三进”、营造氛围、健全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师...
关键词:高校 廉政文化 意识 
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种意识”被引量:1
《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第28期83-84,共2页纪文元 余新然 
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参与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政工干部“保持本色”意识保证教育方向,强化“扮好角色”意识落实教育理念,强化“创出特色”意识推动工作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政工干部 意识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的构建被引量:4
《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第8期28-30,共3页林丽仙 余新然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角度,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提出了要构建具有吸引力、强制力、感染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机制 大学生 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 高校 
论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被引量:6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44-247,共4页纪文元 余新然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构建具有吸引力、强制力、感染力、亲和力、竞争力、应对力和亲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机制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3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2期53-55,共3页叶飞霞 余新然 陈建辉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同,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课程建设 探索 实践 
高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机制及运行模式探索被引量: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9期58-60,共3页叶飞霞 余新然 
建立高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机制,以建立资源共享互动、基地共建互动、教育管理互动、项目协作互动四项机制为主,整合高校与社区的道德教育资源,创新道德教育形式,推动道德教育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校 社区 道德教育 互动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