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

作品数:8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会教育近现代中国义理以学生为本高校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史学》《史学月刊》《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被引量: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81-86,共6页刘卫 徐国利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
关键词:胡适 近现代中国 教会教育 
对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本体观关系的历史考察被引量: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4期123-129,共7页刘卫 徐国利 
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的资助
在中西史学史上,史学价值观的变化和不同史学主体(史学家)的历史本体观存在差异,根本上是由于客观历史本体的发展所呈现的不同形态与史学主体认识相结合所形成的历史本体观的不同所造成的。历史地观察史学价值观和历史本体观,旨在说明...
关键词:史学价值观 历史本体观 教化功能 民族精神 
高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被引量:3
《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77-78,共2页刘卫 
学生是高校办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目前我国的不少高校在办学上,片面重视“以教师为本”,而对“以学生为本”重视不够。因此,高校教育要切实做好“以学生为本”,并且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要培养学生全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高校 人本主义 心理卫生教育 道德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学校管理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历史观的转变——兼谈陈独秀何时转向马克思主义被引量:1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20-24,共5页徐国利 刘卫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历史观经历从传统民主主义历史观到实用主义民主改良史观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大转变。陈独秀19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接受唯物史观,但较系统和深入把握唯物史观则是在1921年下半年后,不过其中仍有非唯物史观的因素。...
关键词:陈独秀 五四运动后 历史观转变 
钱穆的史学方法论思想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02年第10期12-16,共5页刘卫 徐国利 
钱穆对史学方法论有相当丰富和精辟的论述。其史学方法论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研究历史应该做到通与变相结合 ;研究历史还要做到通与专相结合 ;治史贵在求其特殊精神与个性 ;研究历史应该将考据与义理相结合。
关键词:史学方法论 钱穆 考据 相结合 义理 思想 研究历史 应该 精神 丰富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教育思想的演变被引量:4
《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57-61,共5页徐国利 刘卫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教育思想的积极鼓吹者和新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持者。这一时期陈独秀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自 1 91 5年 9月至 1 91 9年“五四”运动前。其主要内容和特征是宣传以科学、民主为精神和方法的资...
关键词:陈独秀 教育思想 演变 
浅析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被引量:1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70-73,共4页刘卫 徐国利 
本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作了较为全面的初步分析,指出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趋普遍和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防止和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的3条措施。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考试作弊 原因分析 管理制度 应对措施 思想教育 
试析胡适的“教育救国论”被引量: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35-38,共4页刘卫 徐国利 
文章首先分析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阐述了胡适“教育救国论”的理论来源和基础。其次 ,肯定了“教育救国论”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历史作用。第三 ,指出“教育国论”及实用主义杜威思想的局限性和...
关键词:胡适 教育救国论 杜威 局限性 历史意义 实用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