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利

作品数:73被引量:31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历史系更多>>
发文主题:钱穆史学史学思想抗战时期历史人物评价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文汇》《学习与探索》《学术研究》《世纪》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胡适学术方法论对宋学、清学方法的继承发展
《安徽史学》2018年第3期154-160,共7页徐国利 潘云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的阶段性成果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界最重视学术方法论的史家,一生致力于科学方法论的建设和传播,提出了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的学术方法论。他的学术方法论既是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形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宋学和清学中的方法作了继承发展...
关键词:胡适 宋学 清学 学术方法 科学精神 
近二十年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研究述评被引量:3
《民国研究》2016年第1期209-222,共14页徐国利 汪锋华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研究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①该研究大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比较直接和全面的研究很少。②进入9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内迁 抗战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述评 抗日战争史 90年代 
柳诒徵论中国传统史学的治史原则与方法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15年第5期101-107,共7页徐国利 徐焜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安徽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柳诒徵论中国传统史学及现代新史学的建立"(KYXL2012078)的阶段性成果
柳诒徵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学大师结合西方新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大量阐述。他对中国传统治史原则和方法的阐述尤为丰富和精深,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治史之必本于德"的原则;二、国史书写的道德评判准则;三、史识与史德...
关键词:柳诒徵 中国传统史学 治史原则 治史方法 
再论安徽历史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被引量:1
《理论建设》2015年第1期76-80,92,共6页徐国利 
安徽历史文化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是中国其它省区难以比拟的。所谓独特性,是指安徽在中国史前文明和文明史发展中均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安徽人才鼎盛,文化发达,艺术繁荣;同时,又灾害频仍,战乱深重,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关键词:安徽 历史文化 独特性 典型性 
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述评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4年第12期121-126,共6页徐国利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是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特色和优点,体例谨严而完备,史料丰赡而翔实,考订精审,编纂独到,深具史识,是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史资料编...
关键词:清代史学史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 史料考订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对传统史学的新书写——以钱穆前期的传统中国史学研究为例被引量:6
《河北学刊》2014年第4期1-7,共7页徐国利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2010年度安徽大学首批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培养基金项目<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史学转型关系研究>
20世纪上半叶,如何认识和书写中国传统史学成为中国现代史学史的重要学术课题。在三、四十年代,钱穆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多角度的研究,从先秦典籍的类别《诗》、《书》、《春秋》和"礼"探讨中国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认为中国史学具有自...
关键词:钱穆 中国传统史学 经史关系 史学精神 通史意识 
陈寅恪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理论特征被引量:7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89-97,共9页徐国利 李天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ZS002)
陈寅恪十分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品评,力求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并得出许多新见解,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他在评价标准方面提出了独立与自由之标准、社会进步或发展标准、历史主义标准等;在评价方法上运用了"真了解"、方...
关键词:陈寅恪 历史人物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我记忆中的皖南上海小三线被引量:5
《世纪》2013年第6期22-25,共4页徐国利 
每次回到家乡探亲访友,总要到原属上海小三线的七一厂厂区和附近走走,这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七一厂和上海人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留下的一幕幕难忘影像。
关键词:上海人 皖南 记忆 少年时代 探亲 
明清徽州新儒贾观内涵与核心价值取向的再探讨被引量:6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14-120,共7页徐国利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770112);安徽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SKTD007A)
明清徽州社会利用宋明新儒学的世俗化伦理思想,对儒贾(士商)观的内涵和职业伦理价值做了转换与重构,提出"贾不负儒"、"良贾不负宏儒"和"左儒右贾"、"儒贾事道相通"、"贾服儒行"、"士商异术而同志"、"儒名贾利"、儒贾"迭相为用"等反映新...
关键词:徽州 儒贾观 儒家 徽商 
抗战时期林同济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述论被引量: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98-103,共6页徐国利 雍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2012-2015)>(12BZS002);安徽大学研究生2011级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项目代码:01001770-10117700338
国民性改造思想是抗战时期战国策派思想的基础。战国策派认为秦汉以来的历史文化所造就的国民性是导致中国衰败和无法应对抗战民族危机的根源。作为该派主将的林同济集中批判了中国国民性中的"士大夫"人格,抨击士大夫官僚传统的四毒和"...
关键词:林同济 国民性 “大夫士”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