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廷

作品数:32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法治现代化普法法理学法理学思考宪法解读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唯实》《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北方法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培育规则意识 建设法治社会
《人民法治》2016年第5期112-113,共2页姚俊廷 
法治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现代化,是规则意识内化为个人行为的过程,是一种社会大众积习而成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法治是人类社会自然选择和实践理性的结果,也是我国多年来历史经验的...
关键词:法治现代化 行为方式 民主法治建设 个人行为 人的现代化 实践理性 人类社会 法律秩序 行为习惯 法治体系 
培养良好思维方式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山西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2期22-23,共2页姚俊廷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思考问题的程式和方法,是一种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时相对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状态。思维方法和思维态势是思维方式的基本方面。对于现代教育教学而言,思维方式...
关键词:思维方式 学生发展 培养 文化背景 知识结构 相对稳定 思维方法 教育教学 
名实之间:英美法系的“制定法”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32-38,共7页姚俊廷 
不同语境下的制定法,旨趣迥异,无法简单类比或等同。英美法系的制定法低调而谦抑。从表面上看,制定法优先于判例法。它可以对法律内容作全面而详尽规定,为新类型案件提供制定法答案,明文排除非制定法化的罪名,改变或推翻既有判例法,规...
关键词:英美法系 制定法 名实 历史传统 
公职人员“外树形象”助推法律信仰的形成
《人民法治》2015年第5期122-123,共2页姚俊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因。只有公民不再把法律看作一个异己的存在,而是当成实现自己美好生活不可或缺方面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自觉与自律。虽然公民法治...
关键词:公职人员 公权力 法律信仰 法律情感 助推 
法律实证主义在形式理性坚守中的道德立场——以哈特为例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66-70,共5页姚俊廷 
法律实证主义考虑的是意义明晰且不存在争议的法律,看重概念、规则及其逻辑推演,追求法律思考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没有自然法学(者)所洋溢或内蕴的"古道热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是其核心命题。法律实证主义也因此常常被人误解,似乎法律实...
关键词:法律实证主义 “分离命题” 问题意识 道德立场 
道德诉求法律化的法理学思考被引量:2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46-52,共7页姚俊廷 
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
关键词:道德诉求法律化 社会转型 调控机制 治国策略 
道德诉求法律化的理论思考
《理论月刊》2013年第6期113-116,共4页姚俊廷 
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
关键词:道德法律化诉求 社会转型 调控机制 治国策略 
“婚姻法解释三”房产权属条款的法社会学思考被引量: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67-70,共4页姚俊廷 
"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条无意于侵害婚姻的伦理本质,推进或构建所谓的"契约"式婚姻;也不是漠视目前中国"从夫居"的婚姻现实,忽略性别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法律只是行为的底线。婚姻法是私法,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协议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
关键词:婚姻法解释三 房产权属 法社会学 
“婚姻法解释三”对房产权属配置的法社会学分析被引量:1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100-109,共10页姚俊廷 
"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第10条无意于侵害婚姻的伦理本质,推进或构建所谓的"契约"式婚姻;不是漠视目前中国"从夫居"的婚姻现实,忽略性别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对于可能出现的重新约定房产权属、要求房产"共名"、女方可能更多地走出家庭等新...
关键词:房产权属 婚姻本质 生活逻辑 司法裁断 
“立足自己”是成才的基本要件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22-124,共3页姚俊廷 
"成才"的要义不只在于努力,也在于对于"材质"的准确、客观的把握与认识。不存在"我是不是材料"的疑问,只有"我是哪类或哪块材料"的问题。"材质"多样性决定了人才模式的多样性。因材施教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技术,...
关键词:材质 前提 个体差异 成才 立足自己 定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