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光

作品数:14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博物馆更多>>
发文主题:博物馆展览城市形象博物馆学民国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方文物》《博物馆管理》《文物春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墓葬壁画的博物馆展示与思考
《中国博物馆》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李吉光 于晖 
从不同学科对墓葬的认识入手,分析考古学、艺术史、文物学对墓葬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壁画博物馆展示的历史,说明目前主要展示方式及其背后的学理,并列举以考古学为基础的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展示和以文物学为基础的陕西历史...
关键词:墓葬壁画 博物馆展示 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代壁画墓 博物馆物 
谁是观者——关于画像铜器用途的再思考
《南方文物》2024年第1期289-295,共7页李吉光 呼啸 
画像铜器是指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铜器类型,从技术角度看,这类铜器采用了两种装饰手法:一是所谓的“刻纹铜器”,即“在极薄的器壁上用尖锐的小刀刻出图像的青铜器”,另一种是在图像外壁铸造图像的铜器。与此前商周铜器上...
关键词:战国时期 刻纹铜器 春秋晚期 几何纹样 狩猎图像 商周 徐中舒 画像 
把博物馆作为方法——文化记忆的博物馆化探索
《博物院》2023年第4期52-57,共6页许捷 李吉光 
博物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区隔、价值重构与展演三个步骤,其作用范围并不限于在博物馆机构内赋予“物”以博物馆地位;而且可以超越博物馆的机构属性,通过策展式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作用。博物馆原本被认为是文化记忆的保存机构,但是通...
关键词:博物馆 博物馆化 文化记忆 公共展演 博物馆学 
“纪念碑性”与永乐大钟停放地点的再考证
《北京文博文丛》2023年第1期171-176,共6页李吉光 
一、永乐大钟研究文献综述永乐大钟,钟身至悬挂结构通高6.75米,重约46.5吨。钟肩外径2.4米,口沿外径3.3米。钟壁厚度不等,最薄处在钟腰部,厚94毫米,最厚处在钟唇部,厚185毫米。今对其研究多集中在其铸造工艺、文化内涵、铭文内容等方面...
关键词:纪念碑性 《天工开物》 化学定量分析 永乐大钟 铸造方法 铸造工艺 悬挂结构 金属含量 
永乐大钟曾停何处——兼谈明代的番经厂与汉经厂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李吉光 
文章考述了明代番、汉经厂的建立时间,以及永乐大钟在移至万寿寺前的停放情况。认为番、汉经厂建立于南京,移至北京的时间当在永乐九年(1411年)后,永乐十八年(1420年)前;但结合明代司礼监经厂,番、汉经厂的功能考虑,永乐大钟未曾停放在...
关键词:明代北京 司礼监经厂 番经厂 永乐大钟 
博物馆云展览的生成与生长——关于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展览实践的思考被引量:9
《艺术评论》2022年第9期53-62,共10页毛若寒 李吉光 
在对“云展览”的努力探索中,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引起了业界瞩目。本文聚焦该展览从平面网页的“云展览”到物理空间的“实体展览”再到三维虚拟空间的“虚拟微策展”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从展示基...
关键词:博物馆 云展览 图像 书画展示 “丽人行” 
浅析以个人情感为中心的展览构建——以“我们的家”为例被引量:1
《博物馆管理》2022年第2期68-74,共7页李吉光 
以个人情感展示为中心的展览,一直未能得到博物馆学界的关注。本文分析了这类展览的代表——“我们的家”的策划思路、传播方式和情感表达,认为展览遵循了博物馆的策展方法,以物叙事,构建了完整的叙事线索;借鉴了博物馆的传播方式,通过...
关键词:情感展示 纯真博物馆 博物馆文创 “我们的家” 
重塑空间:浅谈博物馆的非遗类展览被引量:3
《博物馆管理》2020年第4期75-80,共6页李吉光 
当前国内博物馆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即非遗精品展、非遗传承人活态展、非遗与当代艺术结合展、非遗历史展以及非遗场景再现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星巴克的"第三空间"理念,提出非遗类展览的新类型。此类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展览 第三空间 
博物馆展陈之道:专一、专业、专注——周士琦先生访谈录被引量:3
《博物院》2020年第4期5-12,共8页张亚娜 李吉光 
题记:2019年国庆节期间,周士琦先生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自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先生亲身实践,先后完成了中国革命史陈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中山堂基本陈列及其改陈、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等诸多博物馆陈列...
关键词:西藏博物馆 中国革命史 基本陈列 历史博物馆 亲身实践 周士 经典案例 改陈 
见人见物见生活——传统手艺展示与传承的思考
《博物院》2020年第2期102-107,共6页李吉光 
手艺由作品、技术和创作者三个层面构成,创作者是手艺的核心。以往的传统手艺展示中往往以物为主,而且执着于同类手艺中的精品,这样的展示方法难以表现不以物为载体的传统手艺,也不利于手艺的推广和更多人的学习。因此,手艺展示也应"从...
关键词:手艺 工艺美术 展示 传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